人民防空:“深挖洞”不会过时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和治伟  程荣责任编辑:杨红
2016-05-12 05:05

走进人民防空的历史长河

■和治伟 本报记者 程 荣

编者按

提起人防,知情的人能说出“走、藏、消”等术语,不熟悉的群众也知道疏散演练、警报试鸣、防空地下室等。因为,人防就在你我身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新中国的人民防空怎么起源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承担哪些使命任务?……这些需要众所周知的常识,能说出一二者又很少。人民防空人民建,人民防空为人民。了解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务,掌握防空防灾的基本常识,增强国防观念和防护意识,既是国之大事,也是民生所系。

中小学生构筑防空洞。

“现在是中国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严三强坚定地说。

作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防动员系人民防空教研室主任,严三强自去年起就多次参与了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的相关筹备工作,深切感受到人民防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每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都是人防事业转折发展的关键点和里程碑。在实现强军目标、推进军民融合、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严三强说。

新中国人民防空工作创立于1950年10月31日。66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应急建设到长期准备,从单一防空到防空防灾一体化,从保障民安到服务民生,先后经历了创建奠基、结合建设、全民建设、调整改革和创新发展的时期,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从应急建设到长期准备:

不平常的创建与成长

提起人防,老一辈人都不会忘记3个词——“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实际上,毛泽东同志关注人防应当从1931年就开始了。

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时,事先做了一些防空措施,设在长汀城郊的假会场被炸成一片火海。敌机走后,毛泽东拍拍身上的泥土,对身旁的朱德说:“这次会议的防空措施是正确的,如有一个会议代表出现问题,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从那天开始,加强防空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关注重点。后来,在朱德的提议下,中共苏区建立了“防空、防毒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群众性防空斗争。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我党领导下的防空袭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1950 年10月31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全国的防空问题,经毛主席批准,中央于当日向各中央局、分局发出了《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的电报,标志着新中国人民防空的创立。中央人民防空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办事机构设在公安部。

1953年11月,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制定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方针。这次会议决定了我国人民防空由临战应急状态转入和平时期结合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进行人民防空建设的时期,把人民防空建设提高到长期的国防建设的重要地位。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审时度势,面对国际形势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构筑防空工事的热潮,一大批人防工程相继建成。1971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就专门总结了城市开展群众挖“防空洞”的经验。

1978年,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10月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又确立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方针。从此,我国人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开始了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常规战争、核战争转变到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由单纯的人防工程建设转变到人防工程、组织指挥、通信警报、专业队伍和科技教育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上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等多种手段上来;由只注重战备功能转变到综合发挥战备、社会、经济三个效益上来。从而全面拓宽了人防建设的路子,提高了人防建设的质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