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取暖是我们的一件大事。除了在外“全副武装”,很多人选择宅在家中取暖,各种取暖设备纷纷使用起来。这也让安全取暖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近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诊医学科就收治了不少因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我们应如何预防?冬季应该如何科学取暖?我们一起来看西南医院的医生怎么说。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会在炭燃料未充分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非常强,吸入人体后在体内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导致输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失去传递氧气的功能,引发中毒,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症状?
表现1:如果仅仅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症状,这已是轻度一氧化碳中毒,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和消失。
表现2:如果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困倦乏力并渐渐进入昏睡状态。这时已经出现了中度中毒,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送至有条件的医院,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表现3:如果患者已经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此时已是重度中毒生命垂危,死亡率极高,即使幸存,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哪些情况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容易发生在寒冷季节的夜间及清晨。日常生活中,在密闭的室内使用煤炭、木炭取暖、吃火锅、烤烧烤、围炉煮茶,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间过长,长时间在密闭的机动车内开着空调取暖或睡觉,火灾发生现场等,都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认知误区?
误区: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实际情况:凡属含碳的燃料在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论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环保炭”。
误区: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
实际情况:一氧化碳本身是无色无味的,很难让人察觉,如果此时门窗紧闭形成密闭空间,人在里面极易一氧化碳中毒。在家烧木炭取暖时,睡前应将其熄灭并移至室外。
误区:门窗上有缝隙不会中毒
实际情况:空气比重为1,一氧化碳比重为0.967,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
误区:装设烟囱或风斗不会中毒
实际情况:若遇大风倒烟、烟囱被堵塞等情况,一氧化碳排不出或排量少,也会发生中毒。而许多家庭使用旧风斗,或风斗过小、安装高度不够等,一氧化碳排出不畅,也能引起中毒。
误区: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实际情况: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并不能起到预防效果。
误区:醋和酸菜汤能救中毒病人
实际情况:对于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硬往嘴里灌醋或酸菜汤,容易呛入肺内,阻断肺泡气体交换,致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首先,要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环境中,如果感到不适,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
其次,要定期检查家里的燃气设备,确保它们正常运行,不会泄漏出一氧化碳。
最后,要广泛传播一氧化碳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杀手”的存在,共同防范它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