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诊室来了一位老患者,这次他满面红光,和三年前判若两人。三年前,陈先生(化名)饱受胃病折磨近十年,经常反酸、烧心、胃胀、吃不下饭,吃甜食或平躺后,症状更加严重。他这种症状,就是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也叫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以反酸、烧心为典型症状,常伴有胸痛、咳嗽、咽喉炎、哮喘等食管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常情况下,食管和胃之间有一个食管下括约肌,它就像食管和胃之间的一道“阀门”,可以控制食物从食管进入胃,也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当这个“阀门”工作不良时,可能会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通过详细检查,陈先生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轻度食管裂孔疝及慢性胃炎伴糜烂,属于胃食管反流病,如单纯通过常规治疗药物已无法完全控制症状,需要寻求其他抗反流治疗方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金鹏主任团队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决定采取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叫“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据介绍,这是近几年新兴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是利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形成瘢痕组织的原理,在贲门处施行约2/3周的黏膜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收缩,贲门缩紧,就像给松弛的“阀门”上了一把锁,能有效地起到抗反流的作用,同时避免黏膜环周切除导致的狭窄。
在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消化内科诊疗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当天,进展顺利,术中金鹏切除掉患者食管胃交界部黏膜约2/3周,并妥善处理创面。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目前患者反酸、烧心症状明显缓解,夜间呛咳症状消失,睡眠正常。术后4个月,患者复查时,内镜可见创面愈合良好,贲门收缩功能改善,翻转镜身观察见瘢痕收缩及抗反流效果良好,反酸、烧心及夜间呛咳这些症状也都消失。术后1年,患者没有服用任何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之前反酸、烧心等症状再也没有复发。
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为一种新兴的内镜微创治疗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被临床推广。
对于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病情的缓解。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避免餐后立即平躺或立即运动、劳作;二、睡前2小时不宜进食,卧床时抬高床头 15~30°,减少睡眠时胃酸反流;三、 避免腹压过高,比如便秘、肥胖、系过紧的裤带;四、 禁忌烟酒茶、咖啡、酸辣刺激性食物;五、 保持良好心态,控制体重,加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