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立夏丨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时节话养生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柴潇
2023-04-28 15:32:21

欲知春与夏,仲吕启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菰自合生。

帘蚕呈茧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夏四月节》

每年阳历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时钟的4点钟方向,即东南方,这一天正是北半球春夏交替的日子。“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代表着夏天的正式开始,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礼记·月令》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万物至此皆长大”的繁盛物候景象。对于人体来说,夏季是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在夏季初始的这一天,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营养科王仲霞副主任医师和大家说说如何“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科学养生。

一、饮食调养

饮食清淡 立夏一过,天气晴暖并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会有身体疲惫食欲减退的感觉,称之为“疰夏”。如果过食肥甘油腻、大补之物,则困胃伤脾,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可选择绿豆、白扁豆、荔枝、莲子、荞麦、大枣、甘蔗、梨、豆浆以及猪肉、鸡肉、鸭肉、鸽肉、鹌鹑肉、鲫鱼、蜂蜜、牛乳等性质平和或偏凉的食物。

多吃酸苦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苦味食物既能清泄暑热,又可燥湿健脾、增进食欲,所以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等。味酸的食物能收、能涩,夏季汗多易伤阴,食酸能敛汗止泻。如番茄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之功。

少食生冷 夏季要少吃生冷食物、少饮冷饮,特别是雪糕等冰制品。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儿童消化机能尚未充盈,生冷食物多属寒性,常吃则易影响脾胃功能,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

饮食卫生 夏季天气炎热,食物易腐烂变质,因此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做到不吃腐烂变质及被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物;坚持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用流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这样才能预防细菌性痢疾等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

二、生活调养

春夏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天气炎热故汗液增多,若阳气随汗液宣泄太过,导致体内阳气虚衰,出现“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又或者过度吹空调、吃冷饮而使体内寒湿过甚,阳气被遏。建议游泳、散步、慢跑等适度运动,轻度出汗为宜,切记不可过于疲劳,注意防晒和补水,将有利于将湿气排出体外而不伤阳。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运动时应穿着舒适、吸汗、透气性强的衣物,便于身体散热。

睡眠充足 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感到疲倦。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建议中午热盛之时可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除疲劳,养体力。

穴位按摩、艾灸 立夏时节,人体的经络气血流动畅通,是进行穴位按摩、艾灸的上佳时机。可选择关元、中脘、大椎、脾俞、肾俞、命门、至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有利于补充阳气。

专家简介:

王仲霞,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专业技术上校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现担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植物营养与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或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大项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课题、军队课题多项。发表 SCI论文12篇,统计源期刊40余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出版专著8部。

从事各种肝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十余年,在肝病、肿瘤、肥胖症等疾病的营养干预及食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