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朱老总:誓拼热血铸中华(下篇)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任振杰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10-14 02:57

国庆假期已至尾声,这七天里,无论你是宅在家中享受难得的休闲时间,还是走出家门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不过,你可曾想过,100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69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为何能够响彻世界?

百年间的沧桑巨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引领,离不开无数革命志士的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在那段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中,涌现出灿若星河的功勋战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国庆之际,中国军网将陆续连载“中国工农红军之父”朱德、“第一大将”粟裕两位军事家的生平事迹,在他们的戎马历程中,您一定能感悟到共产党人那份为国为民的赤诚初心。

缅怀朱老总:誓拼热血铸中华(下篇)

挑起扁担,漫漫征程初心不改

“种菜能手”朱德。(资料图)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峰峦巍峨,层岩叠嶂,山高、林密、路险,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根据地。在井冈山一带,朱德和毛泽东带领红军,先后三次占领永新县城,最后“不费红军三分力,打破江西两只羊”。红军在井冈山立足不久,敌人的“进剿”和“会剿”越来越频繁,在经济上也对井冈山进行了封锁。为了打破敌人封锁,解决山上粮食短缺问题,红四军发起下山挑粮运动,农民出身的朱德,挑起扁担,带头参加,每次100多里。在敌人疯狂进攻的同时,红军的战术也愈加成熟,朱德还和毛泽东一起总结出了著名的“十六字诀”。

随着红军的不断壮大和根据地的不断发展,红军的战略也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从1930年初,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军频频发起攻势。1月攻占乐安、永丰,3月强攻赣州,力克南康,4月占南雄、信丰、会昌。6月中旬,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红六军、红12军整编为第1路军,不久改称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第一军团和红三军会合后,成立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8月28日,中共中央总行动委员会决定朱德为红军总司令。此后,朱总司令的称呼为军民所熟悉,“红军之父”也是广大军民给朱德的最高赞誉。

在朱德被任命为总司令不久,蒋介石就相继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围剿”。第一次反“围剿”中,朱德和毛泽东以“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从中间突破,在龙冈地区全歼“分进合击”的国民党第18师,生擒师长张瓒辉以下9000多人,一举打破敌人的“围剿”。第二次反“围剿”中,面对敌人20万兵力,朱德和毛泽东仍坚持“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提出先打弱敌,在16天的时间里,横扫700里,5战5捷,歼敌3万多人,缴枪2万余支,干净利索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在第三次反“围剿”中,面对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的三十多万国民党军,朱德和毛泽东仍以“诱敌深入”为作战方针,避敌主力,指挥三万红军战士,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支,取得第三次反“围剿”重大胜利。

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朱德以他丰富的军事经验和作战实践,为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周恩来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朱德以他崇高的威望当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遭到排挤,离开了红军。当蒋介石自任“剿匪”总司令,分左、中、右三路向中央苏区发起进攻时,朱德和周恩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在预期遭遇的运动战中消灭敌之一路的方针,在黄陂、草台冈战斗中一举歼敌近3个师,俘敌万余,缴枪万余支,大炮40门,打破了敌人的“围剿”。蒋介石也感叹:此次挫败,惨凄异常,实有生以来唯一之隐痛。

天生喜欢军事的朱德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善于在戎马倥偬的战斗间隙,从理论上总结红军的建军经验和作战原则。1931年7月,他相继撰写了《怎样创造铁的红军》《怎样指挥和掌握军队》《黄陂、东陂两次战役伟大胜利的经验与教训》《怎样学习山地战斗》《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等等,文章不但继承了古田会议的建军思想,提出了建设铁的红军的基本条件,而且在战略战术上提出了“战略要寻找敌人的主力,战术要寻找敌人的弱点”等著名论断。

然而,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迁到苏区后,“左”倾路线开始贯彻。特别是李德抵达苏区后,在军事上一意孤行,错误指挥,不接受朱德等红军将领的正确意见。结果,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虽经一年多的浴血奋战,终未能打破“围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朱德继续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军事人民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但朱德却和毛泽东一样,不得不离开了他亲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地,离开了洒满红军战士热血与汗水的土地,踏上了更为艰难的征程。

长征初期,红军接连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于1935年1月抵达贵州遵义。在遵义会议上,朱德支持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左”倾路线的主要代表博古和李德的错误。会议决定仍由朱德、周恩来为最高军事首长。不久,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指挥小组,全权指挥军事。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毛泽东一起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作战时,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朱德高大的身影,在枪林弹雨中他亲临前线,指挥若定,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

四渡赤水后,朱德和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声东击西,灵活机动,先后巧妙地渡过乌江和金沙江;接着,又抢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终于于1935年在四川懋功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然而,两军会师的喜悦很快就被战略方针和行进路线的争论所冲走。朱德同意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的向川、陕、甘前进建立根据地的方针,而张国涛却会上同意,会后拖延,最终竟向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第四方面军部队发出了与中央相左的命令,提出“向南进攻”“首先赤化四川”“打到天下、芦山吃大米”的口号。

当时,朱德总司令正和张国涛一道共事,朱德一贯宽宏大度,谦逊礼让,而张国涛却专擅用权。张国涛在阿坝召开川康省委扩大会议上,明确要朱德表态支持自己,朱德却鲜明提出,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赞成的,拥护的,我举了手的,我不能反对我亲自参加作出的决定。当张国涛强迫朱德断绝和毛泽东的关系时,他旗帜鲜明地说: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对此,毛泽东赞扬朱德是:“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