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粟裕: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任振杰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10-14 02:55

料事如神,威震江淮河汉,抗日战场屡立奇功

全国抗战爆发后,粟裕同志先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转战于江南广大的抗日抗顽的土地上。他首战韦岗,再决黄桥,通过讨叛逆、战车桥、七失七得战三仓、五打五胜夺丰利,表演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抗日活剧。

1938年4月, 粟裕正式担任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先期进入苏南敌后,执行战略侦察任务。6月份的江南已是梅雨季节,面对敌战区日寇的猖狂和经过长时间急行军的战士,粟裕向司令员陈毅请求增加了一个连的兵力,决定在镇江以南的韦岗组织一次战斗,以提振士气。他首先指挥部队破坏了宁沪铁路,精心选择了韦岗伏击区。6月17日,粟裕带着精心挑选的80多人,冒着大雨急速开往他事先选择的伏击区。指战员们观察四周,只见这里地形险要,生长着密林的山峦居高临下地“包裹”着曲折的公路。他们由衷地佩服粟裕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打埋伏的好地方。

上午8时,敌人“如约”而至,粟裕在命令机枪、步枪开火的同时,自己带领战士如猛虎下山,以势不可挡的气概压制敌人。最终韦岗一役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2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一批弹药和物资。这是新四军挺进江南后的第一战,造成了“先声夺人”之势。粟裕自己赋诗一首:“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1940年,粟裕(右)、陈毅在苏北黄桥战役前夕。

1940年7月,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其所属主力北渡长江,挺进苏北,执行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日战争的战略任务。为打开局面,他和陈毅共同制定了东进黄桥、开辟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配合南下八路军同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决战的计划。9月初,韩德勤部开始向新四军发起试探性进攻。粟裕决定“以进为退”的立场,坚决不打第一枪,并逐步收缩,等到敌军深入我防区,再集中兵力予以各个歼灭。韩德勤企图以姜堰保安第9旅封锁新四军粮食来源,并逐渐压缩新四军于长江沿岸的狭小地区,进一步勾结日伪进行合击。而粟裕对战局了如指掌,早已认识到姜堰成为我必夺之地。攻占姜堰后,我军又主动退出,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但韩德勤却以为这是我军故意示弱的表现。经过一番策划,9月中旬,他亲自指挥26个团南下,叫嚣要与陈粟在黄桥决战。

决战迫在眉睫,粟裕对敌情我情已了然于胸。在作战会议上,他对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攻防态势、装备优劣直到士兵的参战经验都说得非常详细。特别是他认为,在战斗初期,日本人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只要我们速战速决,日顽联合进攻的局面不会出现。在兵力部署上,他进一步发挥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诱敌深入”,大胆提出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卫黄桥,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

10月4日,顽军主力到达黄桥外围,攻城战正式打响。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情况,中央决定黄桥决战期间,陈毅撤至严徐庄掌握全局,由粟裕坐镇黄桥,负责前线的军事指挥。黄桥决战在粟裕的精心策划下,终于以新四军5千多人战胜了顽军3万多人而告终。整个战斗共歼灭顽敌主力12个团,保安第16旅全部,保安第3、第5旅各1个团,合计1万多人。顽军主力全军覆没,中将军长李守维、中将旅长翁达及旅长、团长数人毙命,俘虏旅团军官10多人,下级军官600多名。更有长短枪800多支,轻重机枪189挺,迫击炮59门,以及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

黄桥决战的胜利,实现了新四军和南下八路军的伟大会师,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陈毅曾赋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几天后,中央和毛泽东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为代军长,全军整编为七个师。粟裕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下辖三个旅,由苏北指挥部所属三个纵队改编而成。不久,粟裕又被任命为苏中军区司令员。从此,他率部纵横驰骋在江南大地上,共对敌伪作战5000多次,毙、伤、俘敌伪达10万多人。在丰利最后一战中,他率部经过七个日夜的战斗,歼敌800多人。由南浦襄吉派来督战的小野大山中佐,也在这次战斗中命丧黄泉,日军中尉分队长玉田举枪投降。刘少奇曾说:“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全军中以第一师的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