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两次中日战争,“镇远”铁锚背后的故事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作者:栗瑞义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9-06 02:03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你有什么感受?

一位参加抗战的老战士说得好:请年轻人先去看看陈列在军博的“镇远”舰铁锚再谈感受吧!

“镇远”舰铁锚,鲜有人知其背后的故事。但,它串起了近代以来中国两次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它历经坎坷,赞誉、辉煌、屈辱……融于一身。直至今天,它留给我们的思考仍然不能让我们平静。

△军博展陈大厅展出的“镇远”舰铁锚。

“镇远”舰和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都是清政府向德国订购的同型铁甲舰(战列舰),于1885年接收回国。

1888年,清政府正式组建北洋舰队,这两艘姊妹舰是舰队战力最强的军舰,其排水量都是7335吨,舰长94.5米,宽18米,有火炮22门,航速14.5节,仅其铁锚(也是今天的主角)就长4.15米、宽2米,重约4吨。这两艘军舰对当时整个东亚来说首屈一指,还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其地位和影响力绝不亚于今天的航母。

△曾经享有盛誉的“镇远”舰。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著名的黄海海战。

然而,即使是拥有这样两艘铁甲舰的清政府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仍然是一败涂地。

1894年9月17日,甲午黄海海战中,“镇远”舰和“定远”舰遭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军舰的重点围攻。舰上官兵不可谓不英勇,据当时在“镇远”舰上参战的“洋员”马吉芬(美国人)记述:“炮手某,正瞄准之际,忽来敌弹一发,炮手头颅遂为之掠夺爆碎,头骨片片飞扬,波及附近人员,而其他炮手等毫无惊惧,即将其尸体移开,另以一人处补照准,继续射击。”作战中,“镇远”舰用305毫米口径巨炮命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引发大爆炸,失去战斗力,舰上日军死伤近百人。

△参加黄海海战并受到重创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

此战,北洋舰队虽受损失较大,但仍然具备一定的机动作战能力。同年10月18日,“镇远”舰随舰队移驻山东威海卫军港。不幸的是,“镇远”舰于12月18日不慎触礁,舰体受损严重,最终无法修复,管带(即舰长)林泰曾引咎自杀。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1895年2月11日,“镇远”舰代理舰长杨用霖在舰上自杀殉国。2月17日,“镇远”舰在刘公岛与其他残存战舰成为日军战利品,并被编入日本海军。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让人感到悲哀的是,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镇远”舰等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参加了对俄作战。同样是在黄海,同样是海战,只是换了主人。1905年对马海峡一战,日本联合舰队重创俄军舰队。其结果是,俄国战败,日本侵略势力深入中国东北。

一战前,“镇远”舰等退役,舰体被拆解。让中国人倍感耻辱的是,日本将“镇远”舰铁锚等放置在东京著名的上野公园进行展示和炫耀。据说许多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每经此处不忍直视,转头疾走者有之,垂首掩泣者亦有之。

△设在威海卫港湾内刘公岛上的北洋舰队提督衙门。

到了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挟胜利者之功,1947年5月,在日本默默忍受了近50年奇耻大辱的“镇远”“靖远”遗物启航回国。

随“镇远”舰铁锚回国的,还有34艘日本降舰,其中包括被日本海军视为日本永不战败军魂象征的“雪风”驱逐舰。

1949年6月,青岛解放。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成,并于次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镇远”舰铁锚被送至军博收藏并展出。

历经屈辱的“镇远”舰铁锚终归国土,也见证了当时中日两国的国运翻转:同样的作战对象,同样是抵御侵略,从一盘散沙御敌到万众一心的团结抗战,最终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从甲午战争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历程,迎来了开拓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

正如军博关于“镇远”舰铁锚的解说词所写:这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并取得光荣胜利的历史见证。

△“镇远”舰在船坞进行修理,有白圈记号处为中弹部位。

如今,它就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陈大厅内。

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牢记过去的悲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一切屈辱都永远成为过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