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聂荣臻培养科技人才的有效实践——

“洋教授”教“战地大学”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梅兴无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8-20 10:52

林迈可为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高级训练班的学员们解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聂荣臻长期领导全国科技工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国防科技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实,早在战争年代,聂荣臻就有培养科技人才的远见卓识和生动实践。

聂荣臻诚恳地向班威廉、林迈可表示:我们盼了几个星期才把你们盼来啊

1937年,八路军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建立了晋察冀根据地,很快形成了晋察冀边区、冀中、冀热察3个战略区。在当时各根据地被日伪军分割的情况下,军区的指挥主要靠无线电通信来实现。

为解决无线电技术人员匮乏的问题,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示办训练班自己培养。军区先后举办6期训练班,培训500多名电台操作人员,解了燃眉之急。聂荣臻强调,光会用不行,还要研究技术原理,指示把训练班改为研究组。但由于缺乏导师指导,研究组工作很难深入。

1942年初,聂荣臻收到从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那里传来的消息,燕京大学英籍教授班威廉、林迈可等为躲避日本宪兵的抓捕逃出北平,已经到了挺进军司令部。聂荣臻当即发电,诚邀班、林一行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做客。

1942年春节后,班、林等人抵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平山县吊儿村。聂荣臻推掉所有工作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会,诚恳地向他们表示:“我们盼了几个星期才把你们盼来啊!燕京大学你们一时回不去了,晋察冀边区有你们的用武之地,中国抗战需要你们这些大教授的帮助和支持。”班威廉夫妇后来在《新西行漫记》中描述了当时情景:“眼前的这许多长官也很像当时我们学校里的许多同事,绝对不是日本人口中所称的一群‘土匪’。聂将军给我们的印象,也是近乎大学校长那种优雅的风度,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位游击队战术战略家的模样。”

聂荣臻亲自陪同“洋教授”参观晋察冀边区各方面建设,参加军民联合举办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边区的勃勃生机。一天,他们一同走进一间简陋的屋子,聂荣臻介绍说,电台对八路军来说至关重要,这里是我们的无线电研究组,现在最缺的就是导师。接着,他郑重地聘请班威廉、林迈可担任研究组的导师。

聂荣臻回答:八路军并不单纯是一个战斗队,而且还是一座大学校

聂荣臻礼贤下士,班威廉、林迈可欣然应允,于是他们穿上八路军军服,当了无线电研究组(不久更名为高级班)的导师。从学生的选调到教学内容的安排,聂荣臻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指示军区政治部从各分区选调一些上过大学、高中的优秀青年补充到高级班,派人到北平、天津、保定等地购买大学物理、数学、无线电技术教材。

两位“洋教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其分成甲乙两个组,甲组9人,乙组17人。开设的必修课有大学数学、高等物理、电工原理、无线电工程等,选修课有高等数学、高等电磁学、光学、天线理论、量子论、相对论等。

班威廉曾向聂荣臻坦陈心中疑惑:战事如此紧张,八路军怎么从前线把这些急需的人才调回来学微积分这样的课程,这对游击战事有什么用处呢?聂荣臻回答:八路军并不单纯是一个战斗队,而且还是一座大学校,有条件的同志应该学习各种建设技能。中国在战后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工程师,尤其需要一批有革命理想的工程师。这些优秀青年放弃学业参加抗日,在抗战中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忠诚,无疑是人才中的精华。我们目前的训练计划,就是为我们的未来培养工程师。

班威廉对聂荣臻的远见卓识深表叹服。

班威廉深感诧异:怎么好的学生和人才都到八路军里来了

两位“洋教授”按正规大学的要求进行教学,直接用英语给甲组授课,并经过严格考试。甲组学生王士光、林爽将听课笔记译成中文,刻印成讲义,然后再给乙组讲课。学员们互相帮助,学习成绩齐头并进。班威廉深感诧异:“怎么好的学生和人才都到八路军里来了?我在那边教学很久,为什么没有遇到这样好的学生?”

聂荣臻对“洋教授”关怀备至,晋察冀边区成立自然科学协会,聂荣臻特地安排班威廉、林迈可任理事,班威廉在边区自然科学大会上宣读了论文《液体氦气在摄氏零点以下271°的特性》。聂荣臻经常过问“洋教授”生活情况,每逢圣诞节,还要给他们赠送礼品,组织学生们与他们一起联欢。林迈可妻子李效黎在晋察冀生产时,聂荣臻联系一位从北平协和医院来的产科大夫为她接生,还抱着林的女儿合过影。

由于日军的“扫荡”,聂荣臻派出一个警卫班专门保护“洋教授”的安全。高级班随军区司令部转移到平山、阜平两县的5个村庄,但教学从未中断,有时以老乡弃用的羊圈作为教室,若遇敌机空袭,就在村外树林里挂上小黑板继续上课。

到1944年春节,经过两年的教学,高级班学生全部结业。班威廉、林迈可先后离开晋察冀。他们对八路军学生的成绩非常满意,说“完全达到最高级大学的水准”,“可以与任何第一流大学成绩相比而毫无逊色”,“我们这里应当名副其实地称作‘吊儿大学’”。王士光后来亦称“高级班是解放区办的一个大学性质的学校”。

“洋教授”离开后,高级班由他们的学生继续举办,培养无线电人才近300人。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班威廉、林迈可等人是搞物理学和无线电的,他们在晋察冀办过无线电训练班,为我们培训过无线电技术人材。我国老一辈无线电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有些就是这个训练班的学生。”

从高级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战地大学”走出了国防部五局(导弹管理局)局长、导弹事业的奠基者钟夫翔,国防部五局副局长、弹道导弹总设计师林爽,四机部副部长、“两弹一星”地面测控系统的开拓者王士光,七机部副部长、航天事业的优秀领导者梁骥等。

(作者单位:湖北鄂州市委办公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