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王成”背后还藏着志愿军的炮战秘密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白孟宸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3-21 09:44

志愿军的战争之神

千万别小看间瞄射击,事实上,这是专业炮兵才能掌握的技能。一方面,间瞄射击需要依赖精确测量的战场地图才能发挥应有的准确性。早在1938年秋天,八路军总部炮兵团便在既缺乏技术人员,又没有全套测绘专业设备的情况下,在陕北吴堡的黄河两岸进行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次测地作业,体现了人民军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术的热情和决心。

另一方面,间瞄射击也需要炮手和炮群指挥员拥有相当强的技战术水平尤其是计算能力。在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期间,我军炮兵大多数以抵近直接瞄准射击的方式打击敌人。著名的“大炮上刺刀”最初是日军战俘看到我军炮兵阵地竟然设在距离日军不足二百米的地方后做出的评价。我军采用抵近直瞄射击,首先是因为炮弹金贵,抵近射击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精度。其次也是由于我军不少炮兵单位在抗战乃至解放战争初期不具备组成间瞄射击炮群的能力。

八路军炮兵在操作测距仪。(资料图)

到抗美援朝时期,随着我军正规化建设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炮兵单位已经普遍掌握了间瞄射击的技术,但是在入朝初期,缴获自日军的老式火炮仍然是我军的主战装备。例如在抗美援朝期间人民炮兵首次参战的黄草岭阻击战中,志愿军炮兵第8师第45团凭借远比美军装备要落后得多的日制野战加农炮大显神威。例如45团三营曾以消耗400多发炮弹的代价,毙伤了1200多名敌人。志愿军司令部在战后对45团进行了通报嘉奖,45团2营荣记集体二等功,2营5连4炮被授予“黄草岭英雄炮”称号。

到了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时,我军已经组建了一批装备苏制火炮的新式炮兵分队。10月14日美军集中了超过300门火炮,以及40架飞机和27辆坦克,对我阵地狂轰滥炸。而此时我军在上甘岭方向仅有15门队属火炮。但是我军却在作战中逐渐调入火炮,及至上甘岭战役坑道战阶段,15军的炮兵成为了坑道步兵的好帮手,甚至当起了坑道口的哨兵。到10月30日为止,志愿军参战火炮,包括榴弹炮、火箭炮、山炮和野炮等平射炮从66门增加到133门,此外还有60毫米迫击炮等轻型火炮381门,总计达到514门。

(资料图)

志愿军炮兵越打越强,原本认为自己炮兵天下无敌的美国人被打得魂飞魄散。例如美国上尉李奇这样评价上甘岭志愿军的炮火:“中国人发射的炮弹又准又猛,可怕极了。”据我军参战官兵回忆,当志愿军15军反攻597.9高地时,在坑道里坚持的我军战士开始还能分清我军炮兵发射炮弹数量,后来只剩下隆隆不断的滚雷之声。战士们抄起枪准备冲出坑道,指挥员们摆手要他们坐下,因为更为可怕的还在后面。突然,仿佛坑道上面开来了几十辆火车,隆隆地轰鸣压倒了一切声音,随后整个597.9高地笼罩在一片诡异的红光之中,气浪推着沙子冲入坑道,所有的油灯都被吹灭了。指战员们最初靠着坑道壁坐着,这时竟然也被震得跳起,前仰后合半天找不准平衡,这就是火箭炮209团喀秋莎齐射的可怕威力。后来美军司令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一书中承认:“10月份,在联合国军防线上创造了一天落下9.3万枚炮弹的纪录。”

正是因为我军炮兵在同优势敌人的作战中愈战愈勇,越打越强,王成和于树昌烈士这样的志愿军步谈机员才能呼叫“大家伙”从天而降,将侵略者炸得有来无回。

抗美援朝时期的我人民炮兵部队。(资料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炮兵》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