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政爱民月”运动中,留守兵团开展了军民联欢活动和清理旧案活动。留守兵团向边区政府和群众写贺信、发贺年片、送春联、送年画、送锦旗、送匾牌,与老乡会餐。各部队组织了秧歌队,一路扭着秧歌,唱着拥政爱民歌,给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拜年。老乡激动地说,从来没有见过军队给老百姓拜年,这还是第一次。部队各级都认真地进行了纪律大检查,由干部带队,到政府、群众中去,逐门逐户访问,征求意见。在军民大会上,把违法乱纪的事情,一件一件讲出来,向群众检讨。参加大会的群众深受感动,称赞八路军纪律严明,不护短,真是好军队。纪律大检查之后,又进行了物件送还和赔偿活动。部队借老百姓的物件,都送还了,一物不落,损坏了的,照价赔偿,分文不少,极大提高了部队在边区的声誉。当时延安群众秧歌队的一首《花鼓词》,唱出了边区军民间的骨肉亲:
军民本是一家人,根根叶叶心连心;
人说母子亲又亲,这比母子还要亲十分。
军队是扛枪的老百姓,老百姓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
军为利箭民做盾,为保江山团结紧。
1943年延安春节前后的双拥运动,促使军政、军民关系显著改善,为边区战胜严重困难,巩固持久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促进双拥运动深入开展,1943年10月,在枣园的窑洞里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起草了《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指出:“各根据地党委及军政领导机关,应准备明年阴历正月普遍地、无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与拥军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从此之后,双拥运动推广到各抗日根据地,后来推广到各解放区,再后来双拥运动逐步形成制度,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
链 接
双拥运动
双拥,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简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组织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就地方而言,是拥护爱戴人民的子弟兵,优待军人家属;就军队而言,是拥护政府和爱护人民,自觉尊重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和法令,体谅地方的困难,支持地方的工作,关心人民,尊重人民,保卫人民。它深刻反映了军民鱼水情和血肉相连的本质特征,生动体现了党的宗旨和人民军队的本色,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保证。
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我们党和毛泽东就提出了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思想,要求军队爱护人民群众,苏区政府和人民支援红军、优待军属。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开展了“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活动,八路军留守兵团开展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活动,改善和密切了边区的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生动局面。1943年,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陕甘宁边区的做法,号召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开展这一活动,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双拥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