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延安春节前后为何会掀起双拥运动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郭建明 霍静廉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8-02-26 09:49

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前后开展双拥工作,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起源于1943年延安春节前后的双拥运动,被毛泽东称为“旧历年节中最重要的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负责保卫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与陕甘宁边区政府、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1939年冬,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到驻永坪的警备四团检查工作。团长陈先瑞汇报说,战士向老乡借锅,老乡不借,还把锅沉到水塘里;炊事班到老乡家里做饭,老乡把烟筒堵起来。莫文骅给边区政府副主席高自立打电报,希望边区政府帮助解决。最后这些情况反映到毛泽东那里。为此,毛泽东召集部分中央、边区和八路军留守兵团领导进行座谈。毛泽东首先严肃地批评莫文骅说:“你们军民关系不好,自己不检讨,还向中央告状!”莫文骅知道是电报出了问题,立即作了检讨,并说明电报是打给个人反映情况的,并不是向中央告状。林伯渠反映了一些部队不遵守群众纪律的情况。毛泽东听后说:“莫文骅检讨了,你们也要检讨嘛!”又说:“军民关系发生问题,军队应先检讨自己,军队要拥护政府,要爱护人民;你们做地方工作的,也要拥护军队,照顾子弟兵!”

1940年下半年,毛泽东在杨家岭召开留守兵团座谈会,萧劲光、耿飚、阎红彦、莫文骅等10多人参加。毛泽东笑着说:“今天请各路诸侯来谈军民关系问题。”他拿出边区产的老刀牌香烟招待大家,鼓励大家把意见统统讲出来。大家纷纷抱怨:“老百姓越来越凶了,不给部队房子住,大冷的天让部队住在露天里”,“一位老太太叫门叫不开,让一位团长在门外冻了半天”,“我们辛辛苦苦保卫边区,没功劳也有苦劳,群众不理解,动不动就要拉我们去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评理”。毛泽东听后,没有急着作评论,而是问了一个问题:“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只有老百姓怕军队,见了兵就跑就躲。历史上的朝朝代代,也只有军管民,没有民管军。今天,咱边区的老百姓竟敢批评军队,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他看大家瞪大了眼睛,耐心地开导说:“我看是天大的好事!我们军队有群众当老师了,有他们帮助监督,你们搞军队工作的同志就不会犯大错误。”毛泽东的一番开导,使大家豁然开朗,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摆正了军民之间的位置。

在党中央、毛泽东的关照和指导下,1943年春节前后,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延安共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分别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和军政干部会议,决定在1943年春节期间由留守兵团各部队和边区各级政府共同发起“拥军拥政运动月”。1943年1月15日,边区政府发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和《关于拥军运动月的指示》,规定1月25日至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并规定每年春节前后,对边区驻军进行隆重的慰劳慰问。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布《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规定2月5日至3月4日为“部队拥政爱民运动月”,2月1日又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公布了《拥政爱民十大公约》。随之,“拥军优属月”“拥政爱民月”运动在边区开展起来了。

在“拥军优属月”运动中,边区各级政府都举行了扩大的政务会议,邀请部队同志参加,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检讨过去对军队认识不够、尊重不够、爱护不够的行为。边区政府还动员群众支援军队搞生产,借给生产工具,保障粮草供应。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自率领慰问团,到南泥湾三五九旅慰问。延安文化界专门组织了文化劳军团,萧三、艾青、柯仲平、丁玲等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慰问子弟兵。边区群众赶着猪、牵着羊,抬着衬衣、鞋袜、毛巾、肥皂等各种各样的礼物,到部队联欢慰问。在留守兵团机关门口的操场上,高跷队、秧歌队,舞狮子的、耍杂耍的,整日不断,锣鼓声、鞭炮声、唢呐声、欢笑声,响彻一片。春节期间延安大街小巷,男女老少,到处唱着《拥军秧歌》:

正月里来呀是新春

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

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