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是怎样打破的?
——第83集团军某旅装备部门与军工企业的一场思想碰撞
■胡瑞智 任顺垒
周树阳,第83集团军某旅二级军士长,旅里公认的技术“大拿”,雷达专业修理样样精通,怪脾气,工作上喜欢与人较真、抬杠。周熊,湖北某军工企业高级工程师,善攻关爱钻研,个性强、有点“傲”、比较倔。因为一个叫雷达的“孩子”,两个人在演习场上没少“拌嘴”,也是因为“拌嘴”让他俩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军地联合研制新装备。
总的来说,这两个人很有个性,又想干事业。他俩凑在一起,合作的“初体验”并不是太好。后来,他们又经历了什么事,遭遇了一场怎样的思想碰撞,让他们冰释前嫌,成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下面,我们来听听他俩的故事吧。
平时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战时就少不了流血牺牲
技术不应是自私自利的独享,什么时候都只考虑“我”,就没有了“我们”
抚摸着训练场上一字排开的某新型雷达,周树阳心里五味杂陈。当了21年的兵,雷达专业他一干就是19年,是全旅官兵心中的雷达“神医”。
然而,“神医”也有不“神”的时候。在一场实兵对抗演习中,雷达突然报警,目标方位迟迟不能传送给作战单元,官兵们眼睁睁看着“敌”机从眼底下溜走,只能望“机”兴叹。
和周树阳同样苦恼的还有周熊。接到装备故障的电话后,周熊迅速奔赴演习场。等他到达演习场时,演习早已结束,茫茫荒原只剩下几部雷达,和一群打了“败仗”的士兵。周熊满脸尴尬地登上车,快速修改了几组参数后,雷达“满血复活”。
雷达是修好了,周熊明显感觉到战士们没有以往那么热情。一旁的周树阳气得直咬牙:“那么简单的操作,就不能教给我们?如果是在战场,我们早就没命了。”
听到这些话,周熊想发火却又打住了。官兵说得有道理,但他内心也有苦衷——周树阳说的“简单操作”,其实是技术人员为进入系统预留的“后门”,可以对程序源代码进行修正,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保护方式。企业担心源代码泄露、影响经济效益,同时不想被人无端胡乱修改,对系统程序造成更大的危害。
退一步讲,其实部分代码是可以根据权限开放的,但为便于企业管理,他们把所有的权限都管“死”了。
一个千方百计学,一个无论如何不让学。就这样,他俩带着自己的“小九九”,在演练场上摩擦不断,两个人谁也不服谁……
你不教我自学。回到宿舍,周树阳从网上买了10余本专业书籍,加班加点学理论、搞研究,仅读书笔记就写了上万字,并对自己独立保障充满信心。
一次演习,一部雷达加高压时出现无法复位的故障。周树阳主动请缨,带着战友展开攻关。确定故障部位、打开故障器件,横七竖八的电路和晶体管,让他们顿时懵了。无奈之下,他们邀请企业帮助排除。由于突遇暴风雪,周熊被困在途中,雷达得不到及时维修。
挨了“当头一棒”,周树阳和周熊心里很不是滋味。周熊比周树阳大8岁,有些事自然看得更长远,“技术不应是自私自利的独享,什么时候都只考虑‘我’,就没有了‘我们’。只有真心融到一起,才能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周树阳也清楚,“企业技术人员这根‘拐杖’不但不能丢,还必须让他成为‘左膀右臂’,更加灵活自如,这样才能打胜仗。”
“如果我们还看不到强军目标的大势所趋,还不打破自利发展的狭隘格局,我们又怎能肩负起能打仗、打胜仗的担当?”带着这样的思考,周树阳和周熊重新认识了对方。在他俩的积极协调下,该旅与企业坐在了一起,就装备维修、技术革新等方面展开磋商协调,最终双方签订了保密协议和伴随保障协议,企业同意为部队开放部分关键技术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