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军队使用的战斗机
抗战初期,中国落后的经济基础及其军工企业,迫使中国空军的战斗机包括零配件,不得不全部依赖从外国购买。因此,中国空军实际上是在同日本战机的PK中、通过外购发展起来的。外购的战斗机机型1937年以前有:美制“霍克”-3型、意大利制布洛达、德制容克K-47等战斗机约300架,其中轰炸机148架,战斗机仅101架;这些战机消耗殆尽后,从 1937年底至1940年,从苏联购进苏制伊-15、伊-16等战斗机约1200架,其中战斗机777架、轰炸机358架。1941年苏联援华行动中止,中国空军很快又陷入有心杀敌、无以为继的战机告罄状况。从这一年到1945年,中国又从美国购得美制P-40、P-51战斗机和美制B-25轰炸机等。下面就将抗战中这三个时期的战机择其主要的作一简介:
中国军队使用的美制霍克-3型战斗机 它是美国寇蒂斯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海军战斗机的改进型。霍克-3是抗战初期中国空军使用的最先进的战斗机,是对日空战中的主力。它具有独特设计的双翼、大发动机罩,起落架可收在机身两侧等明显外形特征;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363公里,最大航程1284公里;安装有先进的12.7毫米口径机枪2挺,每分钟射速可达1800发;还可挂装227公斤1枚或53公斤炸弹4枚,执行俯冲轰炸任务。该机与日本九五式战斗机作战性能相当,双方损失也相当,但日本占有明显的数量优势。
中国军队使用的苏制伊-15、伊-16战斗机
1937年中国开始从苏联购进伊-15、伊-16战斗机。伊-15战斗机为双翼战斗机,动作灵活,转弯半径小,在1000米高空盘旋360度只需要8秒钟,与伊16战斗机都采用固定式后三点起落架;可装载100公斤炸弹和2个空用火箭发射架。缺点是航速较慢。
伊-16是悬臂式下单翼战斗机。该机在飞行和爬升速度方面比日本九五式战机有优势,航速达每小时480公里;通信设备先进,其中伊-16-5型在垂直尾翼顶端还安装了短波RSI-3无线电接收装置。但存在飞行操纵困难的缺点,在急速跃升时容易陷入螺旋状态,机动性较差。两种战斗机都装有4挺“司卡斯”高射速机枪,每分钟可发射子弹1800发。
伊-15和伊-16战斗机作战性能与日本九五式、九六式战机相当,空战结果常常看战术运用的如何。飞行员通常以伊-15和伊-16联手迎敌,先以机动性较好的伊-15与敌机缠斗,再以伊-16从高空俯冲击敌,曾屡次获得成功。由于数量不如日军,加之1940年日本先进的零式战斗机投入战斗,伊-16在作战性能上明显落后,导致中国空军也包括苏联援华航空队在空战中连遭重挫。从1940年8月19日至1940年末,日军共出动零式战斗机153架次,在自身未受损失的情况下击落中方59架战机,使苏联援华的战斗机很快就越打越少。不久,苏联在未知会中方的情况下,根据秘密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中断出售军火,并撤走苏联援华航空队,中国空军因战机失去补充而消耗殆尽,日军牢牢地掌握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
中国军队使用的美制P-40战斗机 1941年7月起,美国以租借、拨款购买的形式对华提供的P-40战斗机,性能与零式不相上下,最初交由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陈纳德组建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后来又装备中美联合空军。P-40 虽不是当时美国最更先进的飞机,但价格便宜。该战机改装了大功率的英国劳斯莱斯-梅林28型发动机和无涡轮增压的V-1710发动机,动力比零式强劲,飞行速度快,在 4570 米高度上可达每小时573公里,加之机身比零式重,高空俯冲速度快,更容易锁定目标或摆脱追击;火力强大,机内装有6挺机枪;后三点起落架可半裸地收入机体内;特别是全机装有很厚的配备防护装甲板,安全性能远远超过只有一层铁皮防护的零式战斗机。在滇缅战场上,飞虎队员驾驶P-40战机和日本零式战机空中对射,一旦击中就可把零式击落,而P-40战机只是机身上留下一串弹孔,经维修后很快又能投入战斗。
中国军队使用的美制P-51战斗机 P-51型战斗机于不列颠空战紧张进行的1940年10月研制成功。英国飞行员给它取名叫“野马”。它早期采用艾利森V-1200-F3R液冷发动机,飞行速度可达614.76公里/时,后来换装了大口径螺旋桨,换成1500马力功率的英国默林发动机,使其低空飞行速度高达709.57公里/时,成为当时低空速度的王者;续航能力超远,作战半径达1368公里;火力超强,机上安装12.7毫米和7.62毫米机枪各4挺;全机厚实的装甲防护板,确保了其实战中的安全性,并在性能上取得了对零式战斗机的绝对优势。
美制P-51战斗机
中日两军战斗机性能进行对比,早期日军的九五、九六式战机和中国军队的美制霍克3型、苏制伊-15、伊-16型战机,在质量上和性能上不相上下,但中国军队的战机数量只是日军1/9,而且日本拥有年产战机数千架的能力,可源源不断地补充战场上的损失,而中国连1架也造不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导致了战争初期中国空军的败局。此后两年间,苏联以“志愿航空队”名义派来2000名飞行员并以军援形式卖给中国1200架伊-15、伊-16战斗机,却因数量不如日军,未能夺回制空权。随着性能先进的零式战斗机的出现,日军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牢牢地掌控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大举配合陆军发动地面攻势,疯狂轰炸抗战大后方的重庆、成都、昆明等城市,欠下中国人民一笔笔血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1000多架美制P-40和性能更先进的P-51战斗机以及援华作战的“飞虎队”进入中国战场,中美空军的战机在质量上全面压倒零式战斗机,使其损失惨重,并以1943年9月常德会战为标志,开始掌握中国战场的制空权。1943年10月,中国空军正式重建,遂与援华美军第14航空队在中国战场上转入反攻,经常主动出击,寻找日军航空兵主力战斗,对日军航空兵基地及设备进行广泛轰炸,还经常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