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秒的出枪动作,“枪王”陈国韬是怎么练成的?
■中国军网记者 孙萌 陈海涛
提及“特种兵”,你能想到什么?
是一群战士扛着圆木奋力奔跑,是战火硝烟中的无所不能,是面对敌人沉着冷静……也许是看多了电视荧幕上的特种兵,每当说到“特种兵”,他们似乎已经成为上天入地的神勇化身。
初秋的北京,刚下过一场小雨,气温也降低了不少。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郊区的陆军某特战旅,一下车,一群穿着迷彩的军人站立在那里,记者还有些摸不着头脑,陈国韬在人群中高高的个头显得那么醒目,精瘦干练,少了些冷酷与严肃,多了些平和,但是浑身洋溢的特有的精气神,又彰显着他和平常人的不同。
从步兵到特种兵
从步兵到特种兵,对他来说是梦想,更是一次命运的安排。报考石家庄陆军学院后,陈国韬被分到了步兵专业。但在得知学院还有侦察兵专业时,他的内心还是有些小失落。看着同在一个训练场的侦察兵,他暗自把当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步兵到一名侦察兵的距离有多远?
别人无法回答你,那么就让陈国韬来告诉你。这个立志当一名优秀侦察兵的学员,按照侦察兵的要求刻苦训练,并向老学员借来侦察专业的书籍认真学习,有机会就向侦察专业的学员、教员们请教。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毕业那年,恰逢选拔“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集训队员。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国韬很是兴奋,却因为选拔专业规定没有资格。但是对于侦察兵的向往给了他无限动力,在一次次和教员沟通,表达自己参加集训的强烈愿望后,陈国韬终于拿到了进入集训的资格证,迈出了他特种兵生涯的第一步,开始了和特种兵大队的不解之缘。
进入集训队只是开端,接下来的集训让他慢慢从一个“门外汉”接触到了特种兵的生活。那次集训,留给陈国韬的印象只剩下“残酷”二字。在这里,评判是否优秀,成绩不是唯一的标准,能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跑步从初始的5公里增加到10公里再到最后的50公里,负重从最初的10公斤到最后的40公斤,陈国韬从最初的轻松应对到后来的咬牙坚持。8个月的“残忍”训练,给他的特种兵生涯上了第一课。
但心中的那股劲,却驱使他在这次集训中不断前行。集训第二个月,他的腿就受了伤,他的集训也比常人多了一个课目——治疗。受伤之后,陈国韬白天保持高强度训练,晚上则通过针灸等方式来减少疼痛。带伤上阵的他没有在训练中被人落下,每次训练都是拼尽全力。领导曾多次劝阻他以身体为重,退出比赛,但他仍选择坚持。
这次集训,陈国韬以优秀学员的成绩毕业。在集训中,他的特种兵技能也有了很大提升,意志力得到了很好锻炼。他顽强拼搏、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精神更是得到组训人员的充分肯定。
集训结束后,也许是心中对特种兵的那份执着,也许是集训中对特种兵的进一步了解,陈国韬在毕业后如愿加入了特种部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