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是护卫队员宣誓时的誓词,更是官兵们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诺言。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第一哨兵”
一
这虽是一次寻常的升旗,却让姜鑫永远难忘。
今年6月的一天清晨,升旗仪式正在进行。方队中的姜鑫一举一动都格外用心,因为他知道此刻人群中有一束炽热的目光正满怀欣喜地注视着他。那束目光,来自他的母亲黄柏珍。第一次当着母亲的面升旗,姜鑫希望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因为,他跟父母之间的一个“心结”还没有打开。
回到驻地,母亲微笑着走上前来,掏出手帕,为儿子擦干脸上的汗水。4岁的小侄子小俊俊跑过来,伸出大拇指说:“么么(叔叔),真棒!”此刻,姜鑫感到无比幸福。
来自湖北恩施的土家族小伙姜鑫,今年刚满20岁,1米84的个头,话语中透着稚气,但眼神中却写满刚毅。他参军的选择,曾在家里引起一场不小的风波。
2016年夏天,姜鑫收到了湖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个世代没有出过大学生的家族,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然而,录取通知书中夹着的一张征兵宣传单,却让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参军去!”上学的机会还会有,当兵的机会却只有一次。经过一夜的思考,姜鑫瞒着父母报名参军,直到部队家访时,这事才露了馅。当天晚上,一家人轮番上阵给姜鑫做思想工作,可他始终初心不改。最终,在家人的反对声中,他踏上了开往北京武警警营的列车。
来到部队,姜鑫刻苦训练,很快成为训练尖子,并如愿以偿地被选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圆了自己儿时的梦。
参军一年来,他每次打电话回家,父亲都会借故离开。他知道,父亲没有原谅他,这在他心中一直是个“结”。
“黑了,瘦了。训练一定很苦吧?”母亲心疼地问道。
“不苦,已经习惯了!”姜鑫憨憨一笑回应道。他没有告诉母亲,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卫队员,他和战友们每天训练时间都在8到10个小时,每天平均要行进2.7万步。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脱几层皮、掉几斤肉。
“你爸叫我捎个话儿,让你在部队好好干!”母亲接着说。
“嗯嗯,我会的……找机会,请他来看我升旗。”姜鑫愣了一下,然后坚定地点点头,眼里闪出泪光。
王丙乾,一个屡立军功的优秀带队警官,曾担任过2009年国庆阅兵和2015年“9·3”阅兵带队指挥员。但谁能想到,这个刚强的汉子曾在引以为傲的国旗下哭成“泪人”。
有一年王丙乾奉命参加重大任务执勤,正在紧张训练时,父亲因病去世的消息突然传来。突如其来的噩耗,将王丙乾一下子打蒙了。
当时正是任务的紧要关头,想到父亲生前的嘱咐,王丙乾思酌再三,流着眼泪悄悄退掉了返乡的车票。任务结束后,他匆匆赶回家乡,把升国旗用过的一副手套和立功受奖的照片埋在了父亲坟前。他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爸爸,儿子不孝,请您原谅。但是,儿子没有辜负您的嘱托,没有给国旗抹黑。”最后,他含着泪,郑重地在父亲坟前踢了三圈正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哀思。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是护卫队员宣誓时的誓词,更是官兵们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诺言。
在国旗护卫队的荣誉室中,一组数字记录着护卫队组建25年来的荣耀:3次荣立集体一等功,10次荣立集体二等功,2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荣誉称号,被武警总部授予“天安门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二
一个炎热的下午,哨兵段俊堂站在天安门旗杆下的哨位上,一只蜘蛛悄悄爬到他的脸上。这只蜘蛛也许把一动不动的他当成了一棵大树,居然织起网来。段俊堂虽然感到奇痒难耐,却始终像一尊雕像挺立在哨位上……
国旗下设置的哨位,被称作“祖国第一哨”。在游人眼里,国旗下的哨兵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一张璀璨夺目的“国家名片”。“冬不穿棉,夏不穿单”,是对国旗护卫队官兵的特殊要求。夏天广场上骄阳似火,哨兵一班哨下来,礼服上留下厚厚的盐渍,皮鞋里的汗水泡得脚掌泛白溃烂;冬天,广场上寒风刺骨,地表温度有时低于零下30摄氏度,哨兵下哨后手脚麻木僵硬,有时冻得话都说不出来。可不管风霜雪雨,战士们只要一踏上哨位,就像钉子一样铆在那儿纹丝不动。没有谁天生就是铁打的,为了心中的信仰,苛刻的选拔和严酷的训练,最终把他们百炼成钢。
护卫队员苏星的一次遭遇,与段俊堂相比,更加刻骨铭心。
一天凌晨,执行升旗任务的方队刚下金水桥,齐步换正步第一步刚一落地,苏星突然感到右脚一阵钻心的疼痛,他立刻意识到有硬物扎入脚心。这时,升旗仪式已经进入程序,停下来换人是不可能的。每往前迈一步,他右脚的疼痛就加深一分,但苏星一直坚持着,汗水不停滑落脸庞。升旗结束,方队解散,苏星一下子歪靠在门前的柱子上。这时,战友们才发现他脸色蜡黄,厚厚的礼服已被汗水浸透。
大家抬起苏星的右脚一看,全都惊呆了:一根生锈的大铁钉刺穿马靴底,正扎在他的右脚心,把马靴和脚死死地钉在了一起,鲜血已从马靴底渗了出来。战友们拿来一把大剪刀把马靴剪开,才把脚从马靴里拔出来。事后苏星说:“再疼也要坚持!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了整个方队的形象。”
一次任务后,训练归来的杨博和战友们行进在游客当中,身上散发出浓烈的汗味。一名三四岁的小男孩问妈妈:“叔叔身上是什么味啊?”年轻的妈妈微笑着告诉孩子:“那是男子汉的味道,长大后你也要做这样顶天立地的人。”那一刻,杨博莫名的感动。他刻苦训练,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升旗手,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接见。
三
今年7月1日清晨5时50分,故宫午门外,准备列队进入天安门广场上哨的李明奎和5名即将退伍的战士,最后一次重温誓词。“牢记职责,不辱使命,用实际行动捍卫国旗尊严,维护国家形象,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这是4年前,习近平主席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战士视频通话时对他们的殷切嘱托。这也是4年来,国旗护卫队队员每一次上哨前都必须重温的誓词。
退伍离队的国旗告别仪式上,战友们用生命护卫国旗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一显现:退役旗手陶维革患病离世前的唯一愿望就是,再去天安门看一次升旗,向五星红旗敬最后一个军礼;战友吴猛在一次收旗时,手掌猛地撞上旗杆,鲜血顿时染红了白手套;老兵陈国学站哨时,脖子被游客的风筝线拉出一条4厘米长的口子,他却一动不动、直到换哨;擎旗手王俊华的大脚趾在训练中骨折,仍忍着剧痛升旗……临行前,李明奎眼含热泪对战友们说:“踏上金水桥,我们是国旗护卫者;走出天安门,我们是国旗宣传员。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一个忠诚化作亿万个忠诚。”
今年5月的一天,一名戴墨镜的中年男子向正在担负国旗哨领班员的李明奎问路,得到答复后突然问道:“兄弟,你觉得军队到底应该接受党的领导还是国家的领导?”李明奎不假思索地大声回应:“当然要坚持党的领导,而且是绝对领导!”男子听罢,悻悻离去。一抬头,李明奎发现不远处有人正用手机偷拍。“我们护卫着国旗,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国家形象,丝毫马虎不得。”事后,李明奎深有感触地说。
“升好第一旗,凝聚爱国心”这句话,已融入到每名护卫队员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一次,一名刚入伍的战士跟班长李旭一起查哨。当发现地上有一面小国旗时,李旭急忙跑过去捡起来。新战士不解地问:“班长,别人都扔了的东西,我们捡起来还有啥意义?”李旭双手把国旗递给这名战士,语重心长地说:“护卫好国旗是我们的责任!你说有没有意义?”见新战士似懂非懂,李旭不忘提醒他:“把这面国旗交给中队统一收集保管,以后我们会集中返还生产厂家。”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这首《五星红旗》是国石磊最喜欢唱的歌。8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国石磊去北京。站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的栅栏外,小石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从此,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当一名升旗手便成了他的梦想。后来,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国石磊如愿以偿。
如今,当每天清晨国石磊和他的战友们高举旗帜走向天安门广场时,“护卫国旗,重于生命”这8个字,一直萦绕在他的耳畔,敲击着他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