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朝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72年前,这首响遏行云的战歌,传遍燃烧着抗日烽火的祖国大地,时经七十余年传唱至今,那激昂的旋律伴着充满斗志的歌词依旧雄壮有力地响彻耳边,然而人们在高唱它的时候,却很少知道他的曲作者卢肃,也很少知道这首歌的来历——
卢肃
行军创作,日寇子弹打穿他的军用水壶
卢肃(1917-2004),原名卢方平,生于江苏徐州的一个中医世家。他自幼酷爱音乐,对流行于家乡的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有广泛的接触。读书期间,接连发生的“九·一八”“八·一三”事件,对他心灵震动极大,于是他决定投身反日的爱国学生运动,寻求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卢肃参加了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他们趁着西区慰问演出的机会,几经辗转来到了延安,进入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延安鲁艺——让卢肃走上了专业音乐道路。在那里他师从冼星海,并学习作曲和指挥,1939年,他成为鲁艺的一名音乐教员。之后,他随延安院校深入敌后方晋察冀边区办学(华北联合大学)。从延安到河北平山,这支文化纵队行军2500里,山高路险,闯过敌人枪林弹雨和道道封锁,途中遭到日军袭击,子弹打穿了他的军用水壶,他幸免于难。长途跋涉中,他作词谱曲写下了自己的处女作《古道行军》。歌中唱道:“高原古道,涂着英雄的血汗,年轻的歌声,滋润着田园。跨过激流,越过高山,为救民族危亡,不怕一切艰险。冲到敌后方,开展游击战……”这首进行曲,一经谱出立即在青年中传唱开来。
1939年,卢肃赴晋察冀根据地边区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在晋察冀根据地期间,他一边从事教学,一边谱写了大量的抗战作品,有大合唱、歌剧和许多群众歌曲,像《华北人民进行曲》《春耕大合唱》《毛泽东之歌》等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联大’是一所学校,也是一支边学习、边生产、边宣传、边战斗的游击队,全部学员都生活在农村,与群众同吃在一个锅里,睡在一铺炕上,环境非常艰苦。”卢乔说,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每回忆起这段生活,总是情不自禁地伤心,“他常说,‘我自己遭受的这些苦难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只要一想到老百姓遭受的罪我就忍不住难受’。”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卢乔深有感触,她回忆道,“虽然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但是听着母亲讲述,真的是血腥、残酷的。有一次我们部队被打散了,我的母亲和其他战友被日军包围在白洋淀,因为他们都穿上老百姓的衣服无法识别,狡猾的鬼子使出一条毒计,把不会说当地话的人全部用刺刀挑死了。由于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所以才侥幸逃过这一劫。但是她亲眼看见自己的战友死于鬼子的刺刀下……”妻子险些丧命,也让卢肃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全中国人民站起来共同抵抗才能打败日寇侵略者,就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创作出了那首传唱至今的《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