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蒋介石提供的讲坛,面对新闻传媒和公众,详细阐述中共的政治主张
1945年,经过八年抗战走上重庆谈判桌的中国共产党已经今非昔比,成为决定中国命运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据《新华日报》上刊登的毛泽东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的报道,“中共现有一百二十万党员,在它领导下获得民主生活的人民现已远超过一万万。这些人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了现在人数达一百二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和二百二十万人以上的民兵,他们除分布于华北各省与西北的陕甘宁边区外,还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各省。中共的党员,则分布于全国各省。”这一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在抗战时期发展起来的,具有合法性。正是这一实力让各方对中共高度重视,也担心国共之间发生冲突。
当时在国共之间还有第三势力即民主党派为主的中间势力,他们热切盼望国共之间团结合作。早在1945年6月2日,以褚辅成为首的7名参政员就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希望国共继续商谈,从速完成团结。中共中央十分体谅褚辅成等的良苦用心,于16日复函,恳切表示出和平的意愿,“倘因人民渴望团结,诸公热心呼吁,促使当局醒悟,放弃一党专政,召开党派会议,并立即实行最迫切的民主改革,则敝党无不乐于商谈。”电报还邀请他们前往延安参访。
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从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毛泽东在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争取人民的自由,实行农村改革,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团结知识分子,争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解放和发展,建立和平、独立、民主的外交等,提出“民主的联合政府”这一政治主张。这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具有一致性。
应邀访问延安的黄炎培回到重庆后,与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李烛尘等共同筹备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宣称:愿“以纯洁平民的协力,不右倾,不左袒,替中国建立起来一个政治上和平奋斗的典型”。主张对美苏采取平衡政策,对国共取调和态度,要求政治民主、经济和思想自由。
第三党负责人章伯钧向记者发表谈话,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党治,实行民主,给人民以民主权利,并承认现有一切抗日民主党派合法地位”。
1945年8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民盟政治报告认为,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民盟的任务,“就是研讨怎样把握住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实现中国的民主,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的民主国家”。
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本身给民主党派和中间人士以巨大鼓舞。而毛泽东所到之处,除了礼节性和仪式性应酬,也必然将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广为宣讲。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利用蒋介石提供的讲坛,面对新闻传媒和公众,详细阐述中共的政治主张。毛泽东直接面对媒体和公众的讲话就有:8月28日到重庆在飞机场的谈话;9月5日对《大公报》记者的谈话;9月13日对合众社记者的谈话;9月18日在参政会茶会上的演说;9月27日答路透社记者问;10月8日在军事委员会大礼堂晚会上的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