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船只被毁,杨得志妙计过乌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解海南 战琳琳 艾新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7-06-29 10:05

3

1935年6月8日,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芦山、宝兴防线,准备翻越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宝兴,红一军团指示各部队做好翻越雪山的准备,当地的群众提醒部队说:“夹金山是‘仙鸟’也飞不过的‘神仙山’,你们这样的穿戴,到山顶上冻也冻死了!”

杨得志和黎林不敢怠慢,立即向部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尽量多穿些衣服;设法多买些酒、辣椒等抗寒食品;每人都得有一根拐棍等。他们制定了翻越大雪山的四条措施:一是伤病员提前一小时出发,以防他们掉队。二是由参谋长胡发坚挑选一些身体较好的战士,组成担架队,在后边负责收容。三是炊事班先行,下山后立即烧开水、做饭,保证部队一到能吃上饭。四是提倡阶级友爱,开展互助,党员和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按照军团的统一要求,红一团前进到雪山脚下一个村落露营。离雪山越近,天气越冷,战士们身上一点棉絮都没有,不少连队只好全班围成一团,你靠着我,我靠着你,依偎在一起,干部们待战士睡着后,把他们的手脚揽在自己的怀中。为了让身体不太好的黎林休息好,杨得志特地把夹被先给黎林盖,让他先睡,而他自己到连队去看望战士们,下半夜从连队回来后再睡觉,这让黎林非常感动。

根据雪山的气候特点,部队要在上午9点钟以后才能开始行军,上下山35公里多的路,必须在5个小时内走完,否则,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12日,红一团开始爬雪山,刚开始行进时大家体力还可以,走起来并不觉得特别困难。可是,走了1个多小时后便不行了,路没有了,雪更滑了,气压更低了。面对白茫茫的雪地,深浅莫测,只能靠手中的拐棍探索。

最大的问题还是缺氧,战士们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腿发软,腿肚子里像是灌满了铅水似的,沉重得怎么也抬不起来,手中的拐棍不由自主地老是在打抖,胸口上像是压着块大石头,令人喘不过气来,心跳得特别快,好像一张嘴就会蹦出来似的。

指战员们好不容易翻过了山顶,当看见山底下架起了锅灶,生起了火,冒着炊烟时,个个心中非常高兴,顿时忘记了疲劳。大家坐在雪地上,一边往下滑,一边兴奋地喊:“坐汽车了!坐飞机了!”

6月17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两河口的达维镇会师。得到红四方面军许多物资和弹药的补充后,红一团继续北上,翻越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于7月1日到达卓克基,不久便到达大草地的边缘毛儿盖。

8月23日,聂荣臻率红一军团直属队、第一师、中央军委纵队一部和红军大学进入大草地。杨得志带领红一团继续担任前卫,在600余里的草地上小心翼翼地前行。

茫茫的草地上,黑水、泥潭,杂草、枯叶随处可见,多年的杂草沉积腐烂后,空气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这里每天的天气十分多变,狂风、暴雨、飞雪、烈日轮番出现。不知什么时候脚下的腐草就会突然下陷,又不知什么时候面前会冒出一个烂泥坑,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甚至有被吞没的危险。

两天以后,就快要走出草地到班佑了,红一团又接到命令:为防止国民党军突然袭击,放慢行军速度,掩护中央军委纵队前进。

8月27日,杨得志率领红一团随红军大部队踏过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地。随后,红一团继续北上,于9月18日,抵达甘肃哈达铺。10月19日,抵达革命根据地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