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让应征者做好准备,也让家长给予支持理解
个人家庭共育扩大“辐射圈”
多年的带兵经验,让嘉兴市南湖区人武部政委秦新春深有体会:每每新战士有了思想疙瘩,如果家长在背后疏导打气,解开疙瘩要容易得多;如果家长娇宠纵容,有的疙瘩就成了死结。
据此,南湖区除了组织准新兵到红船旁边宣誓、瞻仰南湖革命纪念馆等教育活动外,还请来40多名家长介绍辖区内一位忠义母亲的事迹。
这位母亲名叫朱培英,在身患癌症、生命垂危之际,对远在军营服役的儿子石永超隐瞒病情,鼓励儿子精武强能、固边守防。石永超牢记母亲嘱托,安心军营建功立业,多次参加上级比武摘金夺银,成为训练尖兵,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还提了干。
这位母亲的事迹让家长们敬佩,同时也在他们的心间泛起涟漪,作为父母,该以怎样的情怀支持孩子携笔从戎、献身国防?
一位母亲在交流时,敞开心扉对大家说:“孩子今年大学毕业,原来想,参军就是给以后就业增加点筹码,在部队找个舒服一点的岗位呆上两年,在考公务员时有个优待,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太不应该了。”
杭州市上城区组织100多名准新兵和家长,来到省军区司令部警卫营体验军营生活。看军营文体设施和学习住宿条件,吃连队标准伙食,家长们边参观边自语:“有这样好的条件,我们放心了!”
走进训练场,整齐划一的军体拳课目演示,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家长们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是跟官兵烈日下一起站岗执勤、训练场上一起摸爬滚打后,他们不时教导孩子:当了兵,就要吃得起苦,掉皮掉肉不掉泪。
军人是奉献的代名词,军营是成才的大学校。看着一个个“男孩子”到“男子汉”的蜕变,家长们切实感到送子参军无比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