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的勋章:“金头盔”文化是打出来的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栗振宇责任编辑:菅琳
2016-03-01 03:37

(三)

牵动人心的,除了“金头盔”,还有什么?

每年“金头盔”争夺战,所有参赛队伍为了赢得佳绩几乎拼尽全力。然而,不少参与“金头盔”比武的飞行员告诉笔者,一旦比赛结果尘埃落定,大家的视线很快就从“金头盔”转向一场牵动人心的检讨反思会。

与“金头盔”荣誉授予仪式的简单过程比起来,检讨反思会的气氛更像是激烈空战的一种延续。空军某训练基地领导告诉记者,通过一次激烈的空战,装备还有哪些缺陷,战术有什么问题,以及由此延伸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战术理念、装备性能等多方面的问题,都非常直观地摆在了桌面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战斗力水平就能得到提升,这些问题解决不好,迟早带来致命伤害。所以,与其说“金头盔”之战是荣誉之战,不如说是一个暴露问题的平台。

在采访中,不少曾经获得“金头盔”荣誉的飞行员都向记者表达了这样一种感受,“金头盔”的确是飞行员的最高荣誉,但是不能把这个荣誉看得太狭隘了。参加“金头盔”比武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金头盔”的背后是一种信念,是实实在在的为了战斗力的提升,是为了让中国空军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空军。

(四)

“金头盔”何以衍生为一种强军文化现象?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些年,由“金头盔”引发的空军训练场上的种种变化,让很多人感受深刻。三夺“金头盔”荣誉的航空兵某团团长蒋佳冀说,“‘金头盔’比武给大家最大的触动就是,原来我可以这样把对手打败,原来空战应该是这样的。之前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现在得抓紧补回来。”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摘得“金头盔”荣誉的飞行员,多数成为提升部队训练水平的领头人,也成为大家在训练中赶超的标杆。针对“金头盔”比武中发现的问题,他们常态化开展自由空战全员普训,一批潜心琢磨空战、苦练空战本领的年轻飞行员迅速脱颖而出。

在空军司令部某室主任符昕看来,部队在训练模式和内容上的变化,还只是“金头盔”效应的表层部分,“金头盔”真正撬动的是训练观念的普遍转变,“它改变了原本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

什么叫“改变了原本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符昕告诉记者,这集中反映在“安全重要还是战斗力更重要”这个问题上。毫无疑问,在战场上敌人绝不会考虑你的安全问题而不向你开火。“如果真打仗怎么办,怎么可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那怎么可以呢?这是一种导向”。

当然,这种导向的变化对于广大飞行员来说,感受则更为直接。毕竟,很多新的战法、新的灵感,只有在极端对抗的情况下才能激发出来。

极端对抗,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英雄血性和智慧。获得“金头盔”荣誉的某师飞行员王立告诉记者,中国空战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海大队”就隶属于他所在的部队。尽管很早以前就了解王海的英雄事迹,但是只有在“金头盔”比武这样的情境当中,我们才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团队与王海精神贴得那么近,王海精神从未离开。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一个现象。近几年,在“金头盔”比武的刺激下,飞行员群体的学习积极性被普遍调动起来。在不少单位的图书室,《空战的艺术》等书籍自然是热门,同时文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也备受青睐。记者问空军某训练基地飞行员耿丽笋,为什么人文积淀对战斗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他告诉记者,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积淀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眼光视野等有着诸多方面的影响,而这些影响都最终会反映在对于空战的理解能力上,以及对于新战法的研究上。有的飞行员把飞行当作职业,有的飞行员把飞行当作事业,但他认为飞行员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把空战当作一种艺术,在作战中感受到美。

几年来,以“金头盔”为标志的实战化训练文化正在不断走向成熟,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强军文化现象。

“金头盔”从一项军事荣誉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它浓缩着英雄血性、团队意识和高度荣誉感等强军文化的精神因子,而由此催生的训练大纲不断向实战化聚焦、飞行员战术素养实现飞跃、军事人才素质评价标准更加科学等等,都让人们强烈感受到,强军文化对强军实践的深刻影响力。

“金头盔”就像一个不断延伸的链条,这头是训练场,那头就是战场;与此同时,它又像春雨般,让走向改革强军的官兵们思想活力迸发、打仗激情涌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