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革“献一己之公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峰 邓艳平责任编辑:菅琳
2015-12-08 04:28

任何改革都会付出代价,难免会有牺牲。个人怎样对待这种付出和牺牲,老一辈革命家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党性人格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改革大考面前,当以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为镜,躬身自省,过好名利关,为改革“宁献一己之公心,聊捐绵薄之助力”。

职位面前讲大局,以己之退促事业之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叶剑英元帅多次向中央申请让位、退休,表示要“以己之退,促党的事业之进”。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展开实施阶段,势必带来一些干部职位的变化,个人发展可能面临“上台阶”,也可能遭遇“天花板”。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点兵任将”时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也要有“破茧换羽”时急流勇退的觉悟与襟怀。“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唯有顾全大局,服从安排,正确对待上下进退,才是改革大潮中共产党人、革命军人所应秉持的大义。

待遇面前讲奉献,以己之舍换事业之盈。朱德自1955年授衔后,从未领过元帅工资。相反,面对国家经济困难,他连续4次主动降低工资,从700多元一直降到400多元。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间,中南海的晨雾中,常常能看到朱德带着孙子在草丛中挖野菜的身影。朱德去世前,将自己毕生积蓄的两万元作为党费交给组织,留给子孙的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宝贵精神。“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军组织形态的一次体系性重塑,是整体性、革命性的变革,触动一些人的“奶酪”在所难免。当此之际,照照朱德元帅这面镜子,我们也应有牺牲自身利益、换取改革事业之“盈”的高风亮节。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应有本色。

荣誉面前讲风格,以己之让保事业之顺。1955年全军首次评授军衔,负责主抓评衔评勋工作的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宋任穷,原被列入大将名单。为了评衔工作顺利开展,他主动提出自降军衔。中央的一次会议上,彭德怀对毛泽东说:“任穷同志说了,他大将评上将。”主席听后连说:“好嘛!好嘛!”就这样,宋任穷躬身谦退,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也是对军人荣誉观的一种考验。戎装在身,军人当传承先辈们的高贵品质,以国家为重,以大局为重,以使命为重,以担当为重,只要改革需要,即便撤并降改,哪怕脱去戎装,也当无怨无悔。

亲情面前讲原则,以己之守推风气之正。1985年大裁军,时任总参谋长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所在部队被纳入裁撤范围。有领导告诉杨秋华,如果不想脱军装,可以帮忙调动。杨秋华对父母谈及此事,杨得志明确表示:“这次裁军我是主要负责人,连自己女儿都走关系别人还怎么裁?”就这样,总参谋长的女儿随队集体转业,离开了部队。改革调整中,必然涉及一些新编岗位的选人用人,涉及部分领导干部子女亲友、身边工作人员的留人走人。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坚守原则,秉持公心,除却私情。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让贤良之才尽得其所;在留人走人问题上,“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带头执行政策规定,不徇私情,勿为不合规定的人情开绿灯。

(作者单位:解放军档案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