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资料>>轮播图>>正文

毛泽东: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

来源:军工文化作者:袁和平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3-12 10:06

1953 年,毛泽东视察海军部队

国防工业领域的科技大布局

抗美援朝战争让我军第一次领略了现代战争的世界级对抗,增强了中央政治局加快发展国防工业、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紧迫感。翻开共和国年鉴,醒目地记录了国防工业在党中央 “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下,启动的第一个重大活动,就是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国防科技工业“十二年科学规划”,这对指导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的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不到半年,经过600多名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部分苏联专家的帮助,基本上完成了规划的起草。10月29日,陈毅、李富春、聂荣臻联名向中央呈送了《关于科学规划工作向中央的报告》和《规划纲要》。

《1956~1967年远景规划纲要》列出了12个科技发展重点。军工方面,在聂荣臻领导下,组织航空工业委员会、总参装备计划部、国防工业部门共同拟定了武器装备发展总规划,以发展原子弹技术、喷气与火箭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为重点,部署发展原子弹和导弹研制的重大任务。规划的具体目标有:提高喷气式飞机音速的倍数;研制射程100公里的地对空导弹,射程500至600公里近程地对地导弹;电子学方面,研制能发现敌人飞机、导弹,并能引导我军飞机、导弹对其拦截、阻击的设备;研制能准确测定敌人炮兵阵地和军舰的设备,提高雷达探测距离,缩小体积,增强抗干扰性能;研制自动化和保密性能好的超小型化通讯设备;研制电子计算机、电视机无线电侦查设备。原子能方面,与和平利用结合,开展小型核弹头、核潜艇和用作军用动力堆等综合性研究;防化和军事医学方面,进行防原子、防化学和防生物武器研究。陆军装备方面,主要是进行改进,减轻火炮、坦克等重量,提高质量、增大威力,便于运动或自行化的研究;海军装备方面,开展提高舰艇航速。续航力以及水雷、舰用火炮、鱼雷的威力,研究导弹、火箭在舰艇上的使用等等。

后来的实践证明,尽管受到“文革” 强烈的冲击,规划确定的这些目标都是基本上完成。这种集中众多精英才俊超前谋划,制定战略规划,明确武器装备需求的做法,至此成了一项根本制度,延用至今。

国防科研机构和试验基地的布局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点阐释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反映了毛泽东的国防思想。他强调,“国防不可不有。经过抗美援朝和几年的整训,我们的军队加强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红军还更强些,装备也有所改进。过去我们没有飞机和大炮,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可靠的办法就是要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论十大关系》的系统论述,来自毛泽东听取国防工业部门的汇报提炼。

1956年2月17日, 二机部汇报说到1962年国防材料全部由自己生产时,毛泽东断然地说:“全部自给,不仅1962 年不可能,1967年也不可能,脑子太热不行。”这时的毛泽东非常清醒。2月22日,毛泽东又专门听取二机部关于原子能工业的汇报。

4月20日,毛泽东批评了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建设是不可能的。”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错误。

之后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毛泽东多次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强调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高瞻远瞩地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并着力强化了两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