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资料>>轮播图>>正文

莫让湿地变“失地”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刘羊旸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01-14 14:47

据国家林业局13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近10年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不断增长。坚守8亿亩湿地红线,防止湿地变“失地”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供水净水、支撑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等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农业生产活动等,导致湿地频频被工程占用,造成水质污染、功能退化等问题。湿地保护任重道远,这不仅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对所有人生活方式的考验。

避免湿地变“失地”,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湿地生态补偿、生态补水、征占用管控等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另外,要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将湿地指标纳入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

避免湿地变“失地”,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逐级建立相应的红线制度,既要保证湿地的数量,也要明确湿地利用的范围、时间、强度、方式等。提升湿地保护科技水平,大力加强湿地执法,集中力量开展专项严打行动,坚决遏制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避免湿地变“失地”,还应提高全社会的湿地生态保护意识,倡导湿地保护,人人有责。毕竟,“水波荡漾、飞鸟翔集”的湿地不能只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而应成为更多人享受自然之美的重要场所。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新闻背景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因其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据介绍,我国湿地有湿地植物4220种,湿地植被483个群系,脊椎动物2312种,其中湿地鸟类231种。

同时,湿地净化水质功能十分显著,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去除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我国湿地为降解污染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我国湿地储存的泥炭对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