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委总部>>正文

习近平新国家安全观·亚洲新安全观

来源:人民论坛责任编辑:姚旭东2014-06-27 14:49

总体安全构建以文化安全为突破口

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安全,并不在于外敌的入侵和战争威胁,也没有严重的内部政治动乱和不稳定的前景。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安全问题是可预期的、有保障的,但在文化安全领域则不然。由于内外的综合因素,当前中国处于严重的文化不安全状态。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亡则国亡。前面所说的政治经济安全都是有形的,而且大多已经被认识,成为国家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但文化安全则是一个无形的安全,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中国严重的安全问题:一个没有信仰价值体系的国家和民族才是最不安全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中,文化安全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除了中国不善于用文化市场的因素来建设先进文化的原因之外,中国当今的文化不安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在学习西方的进程中,许多人不善于区分什么是西方的文明成果,自觉不自觉把西方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作为中国各个领域的价值观或应遵行的准则。中国主流思想界、文化界的精英是用西方的概念、思维在思考,用西方的价值观在评判一切,反美的和亲美的都是在用美国的思维在思考。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在西方文化之后亦步亦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围攻下处于守势,只有招架之功全无还手之力。

第二,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但受到来自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和来自西方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中国的历史文化的主要成果视为封建、落后、专制、极权、不民主、无自由或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加以批判。

第三,在中国崛起进程中,出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复兴的“国学热”,对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多少有一定帮助,但对于什么是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却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在所谓的国学中,先进的观念与迷信的东西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使得邪教得以大行其道。

第四,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影响,除了武术、孔子、中国古代的四大文明、长城等东西外,不能向国际社会提供比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更好更先进的价值理念,因而中国的模式缺乏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从十八大就任党的总书记以来,无论是在中国的内政还是外交方面,习近平都展现了许多新理念。这种治国理念既来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来源于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提炼和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见到这些理念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厚重的历史影响。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抓三进”(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的思想,这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习近平在北大与学生的对话中,强调了《管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文化安全的观点: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直接把礼义廉耻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对提高民族的文明道德水平,降低群体事件,增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建设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抵御各种消解民族凝聚力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长治久安,对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再造文明中国的行动纲领。只有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