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的热度或许会消退,精神的火种却会传承
—— 洪水退去,他们依然星光四射
8月上旬,“临汾旅”抗洪表彰大会上,一位位抗洪中涌现出来的网络红人走出“朋友圈”,亮相演讲台,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洪水退去,军人“网红”的热度会不会消退?实事求是地说,当危险远去,无论是普通军人还是军人“网红”,受网友的关注程度恐怕都会逐渐降低。那么,军人“网红”的意义何在?不妨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藏族战士泽朗逻尔基最近被不少网友“@”。前几天,他代表该旅接受了南京电视台的采访。
“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14岁,我当时在离汶川60公里的茂县。我妹妹和爷爷奶奶全在汶川。”泽朗逻尔基说,妹妹当时被倒下的房子压住左腿,是抢险部队救了她。
2012年,泽朗逻尔基高中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入伍。在这次抗洪中,他隐瞒自己发烧的情况,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在水中传递沙袋。
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在传承,不是一种力量在感召?
抗洪期间,“厦大国防生”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毕业之后我就成了你》向即将毕业的学子传递着精神的火种。“明年就要毕业了。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像抗洪官兵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厦门大学国防生王木君说。
南京各高校大学生的手机也被抗洪官兵刷屏。征兵季,南京大学还将“临汾旅”的抗洪图片做成展板,鼓励热血男儿携笔从戎。“到部队去,做祖国安全的大堤”成为校园网上的流行语。
“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年龄,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胸膛守护着这座城市!”大学生周纬感慨说,“本来犹豫要不要去参军,现在我决定了,好男儿,去当兵!”
“临汾旅”自制的抗洪MV《今夜,让我在风雨中先行》,被刻进了该旅今年的退伍纪念光盘中。
抗洪期间,“临汾旅”待转业的副旅长王竹鸿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在大堤上坚守两天两夜。听闻他的事迹,退伍多年的老兵章为上创立“抗洪老兵”微信群,号召11名退伍老兵共同加入抗洪队伍。
“若有战、召必回!这不只是网上流传的一句给力的话,更是我们老兵的铮铮誓言!”听着熟悉的旋律,一位即将退伍的战士说。
(本文图片由王居首、谢浩、唐明剑摄)
(《解放军报》2016年09月02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