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一个让“假”无处遁形的数字。
随着一年一度“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到来,打击和曝光假冒伪劣产品再次引发社会和公众关注。
“要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弄虚作假者倾家荡产,让造假者公开曝光,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通过我们的努力,逐步做到‘天下少假’,让群众少一份担心,多一份放心!”3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近5年的全国两会上第4次公开谈及打假问题。
总有这样的困扰伴随我们日常生活:网购用品、订购课程、选择产品,总要在甄别真假、辨识优劣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介绍、看销量、查评论,反复查询、来回对比……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经常会掉进“坑里”,遭遇“套路”。想买“李逵”,到手却是“李鬼”。
利益驱使下,文化、学术、流量、信息、身份等方面的造假也屡有出现。前不久,央视等媒体公开批判微博流量数据造假的问题——某艺人发布的一条宣传新歌视频的微博竟然获得超过1亿次的转发,而微博总用户不过3.37亿。只要用1块钱就可以购买到一千个独立IP制造一千次点击,流量造假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此外,《流浪地球》火了,跟着一起上热搜的居然是上映没几天就流传出的“盗版”高清视频;堂堂“博士”,竟被扒出论文抄袭、学术造假。
政绩造假、统计造假、学术造假、考试造假、履历造假、就业率及收视率造假已屡见不鲜;病例造假、户口本造假、指纹造假、公章造假、体检造假、条码造假、农药造假更是时有发生......
对国人来说,每年3.15的意义,已经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而是全社会全行业呼唤诚信回归的一个重要寄托。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什么是诚信?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习主席多次在各个场合谈及诚信的话题。历史一再证明,一个人不讲诚信就没有前途,一个企业不讲诚信就无法生存,一个社会不讲诚信就会堕落混乱,一个国家不讲诚信就丧失了希望。
去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
去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过去一年来,吉林长春长生问题疫苗案件中,6名省部级官员受处分,1人被中纪委调查,35名非中管干部被问责;天津权健案件中,公安机关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虚假广告罪对该公司立案侦查,对包括公司老总在内的18名管理人员依法刑事拘留。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在监督检查和惩戒惩处上加大力度,形成有效威慑;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做起,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浮夸是清谈者的遮羞布,实干是行动者的座右铭。如果每个人都言必信行必果,诚实老实,相信诚信是立足之本,那么何来唯利益至上一说?内诚于己,外信于人。这些,是金钱衡量不了的。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担起社会责任,做到诚实立身、信誉为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扎扎实实创业,不贪小便宜、不妄求捷径、不弄虚作假,弄虚作假就没有生存空间,造假者也自然无机可乘。
“小信诚则大信立。”军人的身份和职责决定了我们在工作训练中更应讲诚守信,来不得半点虚假。平时一切“假把式”“虚功夫”,在战场上将会以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加倍偿还。人人恪守诚信,拒绝弄虚作假,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
诚信是底线,未来路上需要我们的坚守……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