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是中国人最朴素的向往。相比于军人过年,铁甲里、战舰上、战机中、发射阵地上警惕备战的坚守身影,大多数军嫂们也在这举家团圆之日默默坚守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们或是倚窗远盼、遥杯相祝,或是踏上来队的路途,惜守短暂的欢聚。
▲ 刘瑶一家春节时合影
对于第79集团军某防空旅指导员傅有的妻子刘瑶来说,她今年过年格外幸福。这也让万千战友羡慕,因为傅指导员终于能回家过年了。年夜饭上,家族四代人齐聚在刘瑶姥爷家,家人们齐聚一堂,畅叙过往、迎头展望,品味奋斗生活的馈赠。对于她们家来说,年夜饭上的共同话题不只是感悟亲情的温度,更有三代人的三段军恋、三世军婚让他们的家庭欢聚充满军味。
横跨六十载时光刻度,三代军嫂有着怎样的军恋真情?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一“特殊”家庭的年夜饭,翻开那本略显泛黄的家庭影集,看看三代军嫂如何演绎各自年代钟摆下的奉献与执着。
故事还要追溯到1959年,那一年,刘瑶的姥爷张志忠入伍了。“咋能说走就走?”与姥爷从小就定下娃娃亲、刚结婚一年多的姥姥安凤兰嘴上同意,心里却一时接受不了。那时,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可看着丈夫盼着戴红花的兴奋劲,姥姥还是把想说的话咽到了肚子里。
▲ 张志忠与安凤兰
入伍没多久,姥爷就由于工作需要被抽调到大连海洋岛工作。那之后,姥姥过了半年才收到姥爷寄来的第一封信,得知姥爷第三年后能探亲回家。那段岁月里,姥姥独自一个人撑起整个家庭,不仅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负责村里妇女队长的工作。
记忆中,孩子们对父亲的印象只是那张从岛上邮来的军装照。姥姥就给孩子们讲,他们的父亲不只是绿军装,还是一个英雄。有时去别的村子开会,来回要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晚上回到家已是深夜,姥姥还要给家人准备第二天的饭菜。
▲ 张志忠刚提干时留影
“也孤独、也寂寞,有时也力不从心,可那是想的就是投身革命事业,趁着年轻有劲就多承担一些。”20多岁出头,正是一个姑娘的好光景,可连续多年的操劳,让年轻的姥姥看上去已是饱经风雨。原本,姥爷只有三年的服役期,可为了帮助姥爷实现士兵提干的愿望追求,姥姥每封书信都是“报喜藏忧”,让他安心服役、踏实工作。放下笔,姥姥转身就要以瘦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
提干后,姥爷在海岛上一干就是11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海岛”,而姥姥则把青春韶华奉献给对丈夫事业的支持、对大队工作的热爱,同样以一腔热血把小家建好,不负一声“军嫂”、一生“军嫂”。
转眼到了1976年,在刘瑶姥姥的劝说下,刘瑶的母亲张英也参军了,成为一名女战士。没过几年,于悄然不知中,张英的爱情在军营开了花。当时,通过家人朋友介绍,张英和原外长山要塞区机关参谋刘福印走到了一起。
▲ 刘瑶的母亲张英入伍时与家人合影
▲ 年轻时的张英
1989年,刘瑶出生那会儿,正好赶上父亲被选送到原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机会难得。一边是产后虚弱的妻子,一边是襁褓中的闺女,刘福印做好了放弃学习的准备。“你去吧,家里有我呢,我会照顾好她们娘俩。”谁知这时,姥姥已悄悄地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还买了一堆婴幼儿用品,以实际行动给女婿打气,让他放心去学习。
在刘瑶年幼的岁月里,同样没有父亲的概念。因为父亲也是“老海岛”,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如果要是赶上海上天气不好,还要拖得更久。对于张英来说,双军人家庭更是让她备受思念煎熬。那时候虽然电话通讯便利了一些,可也要一个多月才能打一次,有时岛上的信号不好,两口子都要拿着电话跑跑颠颠找信号。
▲ 刘瑶小时与父母合影
母亲带着刘瑶第一次上岛探亲,小船漂了一整天才到达,下了船还要做小平筏子才能靠岸。小刘瑶喜欢在岛上撒欢地跑,岛也不大,只要她跑一会就能看遍整个岛。满头大汗的小刘瑶幼稚地问:“爸爸,这么小的一个岛你呆的什么劲儿啊?”这么一问,父亲还有些怔住了。母亲则蹲下来告诉她:“爸爸和叔叔们所在的这个岛虽然小,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海防,这不单是一个岛,还是我们祖国的大门。”
这年年来,母亲同样自己把刘瑶拉扯大,电话里没有向自己的丈夫抱怨一句,每逢放长假都要到海岛上团聚一回。每次登岛,刘瑶和母亲都会大包小裹拎很多东西分给战士们,有时她们还会拎着锄头和战士们去营房种着白菜和萝卜的地里除草,那也是海岛上唯一能吃的蔬菜。临行前,刘瑶的父亲母亲总要彻夜长谈,聊的最多的还是刘瑶的成长,而每当父亲问及家里有什么需要,母亲总是说“放心吧,有我呢!”
“长大我也要当军嫂。”受姥姥和母亲影响,刘瑶时常想象着,白婚纱配上绿军装的神圣时刻。2017年,她挽手傅有走进婚姻殿堂,扎根已久的军恋种子破土沐阳,也就了家族中“三代军嫂”的军恋佳话。婚假后同样是聚少离多,她看的更多的是视频里的的那个人,有时大汗淋漓,有时灰头土脸;有时在静谧的深夜里,有时在喜庆的节日中……但刘瑶几乎不主动连线丈夫,怕影响他的工作秩序和节奏,而是静待丈夫的来电提醒。日常生活中,她会倍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尽量避免生病,免得丈夫分心。
▲ 刘瑶与傅有
那一天,她们的女儿小傅裕出生了,由于丈夫有任务在身,她强忍着分娩疼痛,硬是没有拨通傅有的电话。夜里十点半,傅有上线了,也傻眼了,意外和惊喜一下冲昏了头。刘瑶说,她至今还记得视频那头老公的面容,那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样子。医生跟着纳闷,都说这个孕妇“有个性”,可只有刘瑶自己心里清楚,她或许是“自私地”自作主张,可她最在意的是不给丈夫增添负担,也不想拖丈夫后腿。
坐月子的日子里,刘瑶着实体会到母亲和姥姥的不易。虽然刘瑶很想丈夫,特别是当女儿无缘无故哭闹时,好不容易哄宝宝睡着后,她都想打个电话问问傅有啥时回来。可她最后都忍住了,因为我想起了母亲和姥姥,感到自己也要向她们一样,做一名合格的军嫂,成为军人坚实的后盾,以行动诠释身为军嫂的“自定义”!
▲ 四世同堂
60年沧桑巨变,多少物是人非,这个家族的三代军嫂却始终铿锵步履在“守小家”的战线上冲锋不止。对军人的崇尚之情永不变,一颗爱军拥军的心永不变。到了第四代,小傅裕还会当军嫂吗?“等她长大后,看着各种各样的军功章,也定会倍感骄傲和自豪!我相信她会继续传承家族使命,继续践行‘你守大家,我守小家’的誓言,为军队建设贡献咱们军嫂的力量!”
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