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岑参:两度援疆纪实

来源:兵团882综合广播微信公众号作者:陈秉科责任编辑:董玥
2018-09-04 10:15

第一次出塞

公元749年,是李隆基登基的第7年。初冬的吐鲁番,一片肃杀。

一支军队从长安向西,向西……西行2500公里,到达吐鲁番的托克逊县,一个叫库米什的地方。

这是来自东土大唐的名将、著名的美男子高仙芝的部队。

高将军的幕府掌书记岑参亦随军而行。此前,他是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这是太子下辖机构的一个小官,枯燥、无聊的岗位盛不下这位年轻人高远的梦想。

某日,岑参推开领导办公室的门:“领导啊,你看,我一参加工作,就在首都,也没个基层工作经验,我想参军,到边疆历练一下。”

领导:“小岑啊,边疆艰苦,打仗危险,你可要想清楚了。”

岑参:“万里奉王事,岂为妻子谋。我愿为圣上赴汤蹈火。”

“好吧,过两天,我招呼一下咱部门的人聚一下,给你饯行。”虽然手底下这个年轻人文笔甚好,用起来很顺手。但岑参提到了皇上,领导不好再拦着,但他看了岑参写的诗“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内心叹道:“书生终是书生,不懂行军打仗,杀伐不果断,到了军队,最大成就恐怕也就写出一组边塞诗而已。成就大业谈何容易?纵览古今,以投笔从戎而名垂青史者,班超一人而已。”

托克逊县,库米什,亥时。部队人困马乏,可高仙芝还没有传令睡觉休息,依旧人马杂沓。

岑参抬头望月,月如白玉之盘,又如瑶台之镜。回忆一路西行之路,攀过高耸的祁山,趟过湍急的祁水,吃过战马的肉,忍过数日的饥。

在路过陇山时,岑参写了一首《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

除了辛苦、饥饿,更多的,是无边的寂寞。

一寂寞,便写诗;写诗,又增添更多寂寞。

向西行军的日子,天总是很蓝,日子总是过得太慢。岑参产生了错觉,东辞长安已有一年半载了吧?他又看一眼静谧的圆月,猛然意识到,西行以来,见到天中圆月止两次耳!

两次?嗯,见月两次?此念一生,岑参忽又兴奋起来,这不就是一句好诗吗?可以震住李白,甚至可以一直流传至2018年了。

年轻人缓缓地,从行囊中掏出一支狼毫,草草研了些淡墨,在自己的西行漫记笔记本上写道: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写完这28个字,他环顾四周,夜色茫茫,荒凉一望无际……

于是,在诗的后面备注道:天宝三载进士、安西大军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南阳人岑参碛中作(碛:音qi,四声),公元七四九年。

岑秘书对这首诗很满意,尤其对第一句中那个“天”字,他知道,任谁读到这里,都知道是“天边”的意思,但“天”字本身并无“天边”之意。故,诗人虽然用得不准确,读者却能心领神会。

岑参暗自叫好:“神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