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关头见担当
杨靖宇将军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东北抗联将领之一。
深深刻在每一个中国人记忆里的是他为国捐躯后的这一幕: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他的胃里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一粒粮食都没有,连残暴的侵略者也为之胆寒。
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在14年抗战中所铸就的抗联精神,已经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天我们提供的这份档案资料,则让我们看到了杨靖宇的另一面,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参加革命那一刻起,杨靖宇始终出现在最危险、最紧要处,无论是在家乡发动农民起义,还是远赴东北在党组织遭遇严重破坏时临危受命、在外敌入侵时走上抗日前线,暗夜之中,他始终是一面耀眼的旗帜。
重温杨靖宇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何谓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和平时期,也许没有炮火硝烟,但仍有无数的堡垒需要攻克,仍有无数的硬仗要打,仍需要一大批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担重任,这也正是新时代辽宁精神的重要内容——忠诚担当。
已经去世78年的杨靖宇将军,仍旧能给予我们无尽的精神力量。
1929年8月,日本侵略者控制的《满洲日报》《盛京时报》等有影响力的报纸,在重要位置刊登了“共党地下首领张贯一在抚顺落网”的新闻,一时间,“张贯一案”震惊东北。
张贯一是谁?何以引起日本侵略者如此重视呢?他就是当时满洲省委抚顺特支书记、轰动一时的抚顺煤矿大罢工的领导人,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将军。
临危受命 成功领导抚顺煤矿大罢工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大批共产党员被捕入狱甚至惨遭杀害,中共满洲省委也屡遭破坏、主要负责人相继被捕。
1929年,化名张贯一的杨靖宇被当时的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任命为中共抚顺地区特别支部(以下简称抚顺特支)书记。当时的抚顺特支负责人被捕,党组织遭到破坏,急需派一位有工作经验的同志来打开局面,这一重要任务就落在了杨靖宇身上。
来到抚顺后,按照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杨靖宇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产业工人中,以“八大矿”、南满大厂、发电所为中心,领导煤矿工人开展反对日本把头的斗争。
他深入工人之中,与工人同寝、同食、同作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工人,组织教育工人,领导工人斗争。当时抚顺矿工中山东人居多,杨靖宇便自称是与河南东北部毗连的山东省曹州人,拿起丁字镐和矿工们一起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挖煤。时间久了,耿直、热心、体贴的杨靖宇成了矿工中的核心人物,工友们都亲切地称他“山东张”或“张大个子”,有困难都愿意向他倾诉、同他商量。杨靖宇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把矿工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在当时的抚顺矿区,日本矿主残酷地压榨矿工,矿工的死亡率很高。加之生活条件恶劣、疾病肆意蔓延,生活苦不堪言。杨靖宇决定采取强硬措施,组织领导煤矿工人大罢工。
杨靖宇首先号召矿工们团结起来,不上工,不出煤,从经济上卡住日本人的脖子。在日本矿主提出谈判解决问题后,杨靖宇又带领矿工代表向日本矿主开出复工条件:第一,必须立刻召回被裁矿工;第二,必须改善矿工劳动条件;第三,必须增加矿工工资,加班加点必须额外付给工钱。
4天后,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日本矿主被迫答应了矿工们的条件,煤矿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党在工人心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