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绝对不让通信在我的手上中断一秒,绝对不让战鹰在我的上空‘说不出’‘听不到’。”
当兵19年,行军数万里,
在大漠腹地、在雪域高原,
老兵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海拔约4300米的高原训练,身旁就是连绵的雪山。
“换装新型车载数据链系统不到一个月,突然接到命令,两天后就要前推执行通信补盲任务,怎么办?”
“我来!”
没人能数得清,这是老刘第几次挺身而出,解连队燃眉之急。老刘名叫刘字垒,是西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机动通信分队分队长,三级军士长军衔。

夜间架设通信设备。
八月大漠,酷暑黄沙。
那扇被晒得烫手的车门里,刘字垒一个人半蹲着在方舱内“辗转腾挪”。4平方米,36摄氏度,油机轰鸣着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坐下伸不直腿,站着直不起腰,他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一窝就是两天两夜。吃喝拉撒睡,两天来没有一次离开超过10分钟,硬是在分队开拔之前完全掌握了新装备的战技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