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军人后,我发誓要常去祭拜烈士
神仙山哨所。
毕业后,我分配到了驻地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称为生命禁区的阿拉善沙漠里的某边防团,在神仙山哨所,除了训练站岗之余,我把哨所的图书几乎翻遍了,这些书有不少讲述的是战争史,特别是内蒙古地区近现代历史。
面对那些书,我一头扎了进去,我渐渐知道,脚下的这块土地,包括我的家乡,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那么多先烈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抗击日军侵略,大青山游击部队住的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窝棚,吃的是野菜树皮,大冬天奇寒无比。现在的我们,别说打仗了,就是去那里住一个星期,体验一下,估计都会崩溃。老一辈靠的是什么?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大青山游击队司令部电台所在地。
再次拜祭家乡的烈士陵园时,我看着碑文上的文字,仿佛回到了当时战争的场景。我仿佛来到了战场上,炮声呼啸,呐喊声与机枪声、步枪声、迫击炮声交织在一起,战士们呐喊冲锋,炮弹不断把人炸得飞起来,有的则被弹片削掉了胳膊、耳朵或腿,有的被子弹击中后,依旧保持着冲锋的姿势,眼睛怒视着前方……有多少烈士牺牲在了解放的前夕,他们无法回老家安葬。
苏木沁烈士陵园展室中,对第二次绥包战役的记载。
作为革命军人的我,理应每逢节日来祭拜……想到这里,我跑到村里买了点零食和水果,均匀地摆在每位烈士墓碑的前面。临走前,我对着纪念碑郑重地敬礼,发誓,一定要经常来拜祭烈士们,他们不会被忘记!
苏木沁烈士陵园的碑文。王俊平摄
工作期间,我曾带着战友去拜祭苏木沁烈士陵园的烈士们。给每个烈士点烟,点着后,用小石头压住,防止被风吹落。说来也巧,有的烟点着半天了,也燃得很慢,有的刚点着一会儿就已经烧到了烟蒂。战友说,看来这位先烈喜欢吸烟啊。两人又检查了一遍,凡是很快就烧到烟蒂的,再给点上一支……
我们又把烈士陵园里的杂草拔了,把一些风吹来的垃圾捡走,给烈士们一个干净的家。看到附近有放羊的老乡,我们攀谈起来,老人家看着我们的军装很高兴,直竖大拇指。
那一天,我和战友的心里非常充实,继而想到了身边其他的烈士陵园或纪念场馆。
华北军第59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离单位不远有个公主府公园,里面有个抗日纪念碑,纪念华北军第59军抗日阵亡将士。碑的造型如三棱军刺,直刺苍穹,述说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每逢节日,我就在纪念碑前摆点水果,点几支烟。虽微不足道,但会告诉人们,烈士一直不曾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