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面对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代表,庄重宣布:“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这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5年弹指一挥,人民军队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这5年,普通一兵又有什么变化呢?
这里有感到本领恐慌的一级军士长,有职位变了初心不改的“老黄牛”,有不懈追梦的军校学子,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故事——
带队架设23公里光缆,
他解决了单位的“老大难”问题
刘龙 段俊臣

刘顺虎在制作通信设备配件。 刘少强 摄
44岁的一级军士长刘顺虎,是中部战区空军某场站通信营自动化站无线电技师。
国字方脸,一片络腮胡子被他每天刮得干干净净,不善言辞的他脸上总是挂着憨憨的笑,着急时会狂飙方言,典型的西北“糙”汉子,脸儿虽糙,要说起业务来,那可是人人都要竖大拇指,整个单位的通信导航装备他都了然于胸,每次见他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刘。
随着建设现代信息化场站目标的确立,2016年时,一个羁绊单位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又被重新提上工作日程……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某靶场一直没有连通地面军线电话,全靠电台无线通信,不但保密安全压力大,而且装备故障率高维护不便,期间不是没人想解决,真的是困难太大。

刘顺虎在巡线。 刘川 摄
从场站出发到靶场不过20多公里的路程,但铺设的光缆要穿过7个村庄、1条高速公路、1条高铁、1个工业园区,最要命的是要横跨一条宽200余米的大河。
谁都知道这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可就当大家都挠头的时候,刘顺虎站了起来:“我来牵头弄吧。”“老刘,先前几次都没成,你看要是实在困难咱们就向……”“是事儿总得有人去办,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接过任务后,老刘并没有急于开工,而是骑上“二八大杠”带着他的两个“徒弟”早出晚归了一个星期……作为任务负责人,在接下来的架设光缆中,他既指挥大家干也亲自讲解试范,为了避免光缆受损折坏,他手把手地教,上杆下沟肩扛手拉,胳膊手指划破流血随便用纸一擦,一身土一身泥地带领大家把23公里的光缆架设完毕。
之后的熔接又是另一道难题,他主动向上级业务部门协调借工具,半夜跑到30公里以外接回设备,凌晨2点回到操作间继续调试准备,第二天一早又稳稳地出现在施工一线。“只要老刘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这是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
“喂!您好!这里是XX靶场!”“通了!通了!”听到军线那头传来清晰的话音,大家欢呼了起来。这时他的两个“徒弟”才说出大家一直疑惑的问题——开始的那一个星期他们干啥去了?
“‘师父’是带着我们去“画地图”了。最开始我俩还笑话他:这都什么年代了,给您上网查一下不就行了嘛,精确得很。他却说:‘网上的就是再精确也不会精确到一条水沟、一根电线杆、一棵柿子树,但这些对咱们之后的架设工作也许就起到‘方向性’的作用,既然是‘硬骨头’,咱就要把它彻底嚼碎!’于是,‘师父’带着我俩来来回回把这条路跑了5遍,他自己弄了一张4开的大白纸,用红蓝黑色的铅笔把路上经过的每一处都精心标注好。那正赶上最热的时候,我俩这20出头的小伙儿有时候骑车都撵不上他,真佩服‘师父’这股子劲头儿,也正是因为这张图,咱后来的工作顺利很多。”
就这样,老刘带领着大家改变了该靶场自建场以来没有有线通信的历史。
笔者问他:“感觉自己这几年有什么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