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对抗演习中,旅长满广志(右)正在和副参谋长孟龙商讨战法。陆学权 摄
一、满广志“阵亡”了,这一仗怎么打?
有人说,一支部队指挥员的气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支部队的气质。
要说蓝军旅,首先要说说这支部队的指挥员满广志。
在朱日和演兵场上,流传着太多关于满广志的传奇:派人乔装成老百姓慰问红军官兵,结果直接端了人家的指挥所;红军刚刚到达集结地域,就被他设的圈套搞得“死伤”大半;刚刚“开战”,他安排的电子干扰打乱了红军部队所有的作战计划……
可是,如果满广志“阵亡”了,这仗还能打赢吗?
2016年夏天,这个“如果”成了现实——
“跨越-2016”的第一场演习刚开打,满广志“阵亡”的消息就顺着无线电波,从导演部传遍了朱日和战场上的每一个角落。
“旅长‘阵亡了’?”身在电抗指挥所内的李光皱紧了眉头,他看了看手表,演习才开始不到6个小时。
“我们旅长可是个懂行的人。”在李光眼中,满广志满脑子都是克敌妙计。 在一场对抗演习中,李光奉满广志之命带领一支电抗分队用一道道假指令,欺骗红军直升机飞至空无一人的高地。直到整场演习结束,红军直升机飞行员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现在满广志“阵亡”了,这仗怎么打?
一样皱眉的还有正趴在草丛里的侦察兵佘永林。旁边的战友嘀咕:“班长,旅长‘阵亡’了,咋办?”
“小点儿声,别说话!”这是佘永林的口头禅。说完话,他又拿起望远镜,机警地盯着不远处红军刚刚发动的装甲车。
就在刚刚,佘永林和连长打了一个漂亮的配合战。他们趁着茫茫夜色,巧用一招“声东击西”,在红军五米一哨的警戒“人墙”中找到了突破口,在“大战”之前,将两组侦察兵成功送进了红军的前沿阵地。
再次摸黑回来的佘永林与连长相视一笑——旅机关大楼里张贴的《孙子兵法》警句,不知不觉被他们运用在实战中。
“旅长‘阵亡’了,这仗咱该怎么打还怎么打。”佘永林轻轻拍了拍身边的战友。
负责蓝军阵地左翼防守的孟龙,乍一听说旅长“阵亡”了,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时任机步营营长的他,看看身旁两个一脸惊讶的战友,深吸一口气:“继续观察!”
此时草原上的风透着丝丝凉意。孟龙还记得那一次在满广志指挥下,他带领的警戒分队和红军分队在凌晨3点“开战”。他们利用警戒阵地有利地形,同时安排一小队兵力打游击。天还未亮,红军部队的战损率已达到30%。孟龙还记得向指挥部报告时,满广志那一声响亮的“好”。
不过,现在满广志“阵亡”,这仗怎么打?
导演部紧接着发出指令:“指挥权移交,由蓝军旅参谋长继续指挥作战!”
那一仗,在没有满广志指挥的情况下继续进行。
结果呢?蓝军依然大获全胜。
红军旅旅长丁炜在复盘总结会上这样说:“我看见自己满脚泥浆,看见战损的坦克冒着白烟,看见我的兵眼中无奈的眼神,我被深深地刺激了。”
丁旅长内心受到的冲击,不单是源于演习的失败。或许,当时的他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一支没有了满广志的蓝军为何还能取胜?一群没有了头狼的狼群,为何还能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在关键时刻用锋利的牙齿给对手致命一击?
被网友称为“六边形旅长”的满广志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狼图腾》中狼群合围黄羊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每一匹狼深知自己应该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配合狼群去围捕猎物。头狼固然重要,但群狼的密切配合才是它们成为草原主宰的真正原因。
正如一位网友看过满广志与丁炜在电视节目中的复盘后评论:“一个满广志‘阵亡’了,但蓝军里还有许许多多个满广志。”
在外人看来,满广志是一个传奇。而满广志说,他“只是在军队转型的舞台上,不经意间被时代的镜头捕捉”,真正的传奇是蓝军旅广大官兵们。
在满广志看来,他心中追求的不是演习场上的胜利,而是真正战场对决的胜利,“军人最大的奉献,不是牺牲而是胜利”。
我们再将时针拨回到2016年的夏天,将镜头对准李光、佘永林、孟龙这些蓝军旅普通的指战员们,我们看到了他们听到满广志“阵亡”后的惊讶神情,我们也看到了片刻惊讶后的从容与淡定。
能够在如此突然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从容与淡定,并可以继续战斗直至胜利,可想而知,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么足的底气。
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经历战争,但他们愿意用一辈子时刻为战争做准备。“谁都可以讲和平,唯有军人不能讲。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疆土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