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第一蓝军旅:我愿你踩着我的肩背,高举胜利的旗帜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孙伟帅 发布:2018-01-11 09:16:17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蓝军旅建设的大型军营图书馆成为官兵学习充电的好去处。 陆学权

二、“我们虽身在大漠边关,却有一颗北上广的心”

“1950年,韩先楚将军在没有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跨海进击海南岛。他就是在黑暗的时刻,也具有发现一丝微光的智慧,并能够追随微光前进。……现在的我们,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

这是蓝军旅战士张远望在读金一南《胜者思维》一书时写下的读书笔记。张远望“把这本厚厚的大书读了两遍”。

入伍前,张远望的偶像是“大侠郭靖”。如今,在读了金一南的书之后,韩先楚将军成了这名90后战士的偶像。他渴望知道韩先楚将军的一切。于是,《战将:韩先楚传》又成了张远望训练之余放不下的书。

和张远望一样,蓝军旅的许多官兵都有着和他相似的读书经历。这些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闲暇时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旅图书馆。读书,造就了蓝军旅这支部队与众不同的气质,也锻造了一大批知识型打仗尖兵。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记者很难想象,在朱日和这片荒原之上,竟会有如此高大上的图书馆——

它占地1000平方米,书籍种类涵盖哲学、历史、文学、军事等11个大类,藏书12万余册,借鉴的是国家图书馆先进的运行管理系统。同时,蓝军旅还与解放军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十多家国内知名出版社共建,图书几乎是每季度一更新。

“我们的图书馆全天开放,除了训练操课时间,官兵可以随时来借阅。我们旅的人均年阅读量能达到10本以上。”蓝军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宋凯征站在刚刚送来的新书前骄傲地说,“我们虽然身在大漠边关,却有一颗北上广的心!”

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他能走多远。一支部队的视野,决定着这支部队追求的高度。在通向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路上,蓝军旅的目光聚焦在“世界一流”这四个字上。

登上察汗敖包山,俯瞰朱日和训练场,呼啸的寒风中,可以听到中国军队实战化最强烈的脉动;坐在蓝军旅的图书馆,手捧一本最近更新的军事图书,午后的阳光里,可以嗅到蓝军旅官兵对知识的渴求。

对蓝军旅的官兵来说,读书就像是农民在种田,汗水播洒在这片土地上,一时看不到收成。而这份收成,一旦到了战场上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体现。

张远望的抽屉里珍藏着三个“宝贝”—— “战狼勋章”,两枚五星,一枚三星。想得到勋章不是件容易事儿,这是他参加演习表现特别出色才得来的。

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一支部队学习力的强弱将决定他们的战斗力、生存力。

夕阳的余晖将蓝军旅的营院染成了金色。以党旗为造型的“压舱石”雕塑上,三行大字熠熠生辉——为中国军队立威,为中国蓝军立功,为中国军人立标。

“commander,指挥官。”这是从蓝军旅广播电台中传出的声音。

“commander!”这是几名奔跑在篮球场上的战士,大声跟读。

位于图书馆隔壁的蓝军旅媒体中心里,士官樊超正在播放刚刚录制好的电台节目。结束之前播送3到5个军事英语词汇,是每期电台节目的固定栏目。

“懂外语,也是打仗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蓝军旅政委周勋边听边说,“我们没有专门的英语课,更没有专职的英语老师。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上英语课,官兵们自己给自己当老师。我也不例外!”

夜幕降临。蓝军研训中心研究员舒爱军在办公室里捧着一本讲部队实战化的书仔细研读。在他的手边,同样包装的书还放着七八本。

“这套书,是满旅长到北京上学之前送给我的!他时常都会挑些书送给我们。”舒爱军拍拍那一摞书,笑着说。

“为什么他挑这一套书给你?”记者好奇地问。舒爱军之前是旅里的机关科长,即使现在成为研究员,他依然会在演习中扮演通信指挥的角色。

“打仗,不是一个人在打,也不是某一个专业在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指挥员,怎么能不懂一些其他专业的事情?”舒爱军的答案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我知道,送他书的人也是这样做的。

在北京,记者见到了人人想要“活捉”的满广志。谈及给部下送书,满广志的回答更加简洁:“互相学习,查漏补缺。”

满广志最近在读《科技遇见未来》和《五角大楼之脑》两本书。“科技给现代战争带来的种种可能”对满广志触动极大:未来,“不懂技术、不懂装备,怎么做一名合格的指挥员”?

学习力就是战斗力。蓝军旅官兵用一场场胜利,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释。

从“跨越-2014”到“跨越-2017”,蓝军旅的夺目战绩震撼了全军。

要打赢现代战争,忠诚与勇敢必不可少。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学习力就是强大的战斗力!学习力,让蓝军旅官兵拥有了“抬头望天”的宽广视野,让他们拥有了“更为灵活、更为勇敢的头脑”。

1 2 3 4 5

责任编辑:董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