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坚守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官兵迎着初升的太阳欣赏高原美景。(郭超英摄)
无人区的“灯塔”
■贾 冲
年终岁尾,巴丹吉林沙漠滴水成冰。在西部战区空军某雷达旅边防官兵眼中,这片远离都市的无人区,是他们砥砺斗志、磨炼意志的天然练兵场。
12月26日晚,一场沙尘暴席卷大漠,雷达站成了“信息孤岛”。二级军士长、通信技师王恩赏一头钻进沙暴中,沿着装备线缆一根一根仔细检修。狂风夹杂着沙砾打得脸上生疼,他全然不顾,迅速将松动的线头固定好、用胶带缠好破皮的电线……随后,他又在雷达阵地和指挥室之间巡检了好几趟,这才放心地长舒了一口气。
“只有保证线路通畅,边防线上的空情才能尽在掌控。”眼看着一批批空情传向指挥所,王恩赏抖了抖身上的沙尘说:“冬季沙尘肆虐,越是恶劣的气象条件,我们越要提高警惕!”
狂风尚未平息,一等战备警报骤然响起。雷达站战勤“1 号班”官兵迅速集结,顶着风沙直奔雷达阵地,增开另一部雷达装备。
四级军士长、操纵员梁聪是连队驻守大漠时间最长的兵。每当遇到紧急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奔向战位。他端坐雷达方舱,双眼紧盯雷达屏幕,在大量目标回波中仔细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几番变换雷达显示方式,调整装备性能参数,目标出现在方寸荧屏,他迅速敲击键盘,编批上报。
防风罩内,雷达电波不断传向远方,“每天这样坚守战位,是连队官兵的常态。”指导员蒋阳说。他还说起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是2012年夏天,他返回广东老家探亲,身上长满湿疹,多方问诊无果。那年休假结束,当他乘坐30个小时火车、跋涉3200多公里返回雷达站时,身上的湿疹竟“不治而愈”了。“不见边关想边关,不见雷达想雷达。雷达站早已成为我们日夜牵挂的‘家’。”
“雷达故障!目标信号缺失,需立即维修!”当天任务中,担负战备值班的装备突然“趴窝”。“故障不解决,雷达就成了‘睁眼瞎’。”技师李鹏迅疾带领抢修小组冲上雷达阵地,测参数、量电压、查线路……10分钟过去了,故障位置依然无法定位。
李鹏心急如焚,他再次拿着手电筒、万用表,对复杂的装备线路进行仔细排查。此时,巴丹吉林沙漠气温为- 23℃,李鹏蜷缩着身子,躺在冰冷的地面上,凛冽的寒风吹得他嘴唇发紫。最终,他检测出了线路不通的原因。
沙海孤岛,艰苦锤炼战斗作风。当天的空情保障任务一直持续到深夜,雷达兵们始终坚守战位,挺拔的身姿仿佛大漠中的胡杨。
凌晨时分,大学生士兵袁烁走下阵地返回宿舍,他一笔一画地在日记本上写道:“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砾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
夜深沉,雷达屏幕上的航迹点悄然移动,数架民航班机载着返乡的旅客飞行在大漠上空。他们或许正在飞机上读报,或许正畅想着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画面……但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在飞机匆匆掠过的沙漠深处,有这样一群雷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