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赤子!余戈:我眼中的陈明仁将军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余戈责任编辑:董玥
2017-07-06 15:28

文中“恃爱妄言”一句,颇堪玩味。实际上,作为黄埔生中的佼佼者,陈明仁深知校长蒋介石对自己有个基本评价,因之“恃爱”是有心理把握的。但他的愤怒是,对当时处处可见的不公和乱象,校长大人却没有办法,且似乎还纵容加剧了这一境况。在此背景下,可能大多数同僚都学乖了不愿吭声,陈明仁却忍不住要犯颜“妄言”。这番苦心孤诣,若能被“俯察”“纳谏”并有所改观,相信陈明仁会心甘情愿地把这个“铮臣”做到底。遗憾的是,到后来他却彻底失望了。1944年,在东线豫湘桂战场丧师失地、滇西战场烛光微照的背景下,陈明仁在日记中写道:

十月三日 星期二

“午后二时外出购物费了一万贰仟元,归来一算,仅值战前四元八角。纸币如斯低落,拿薪俸过生活如我辈军人者,非冻饿而死不可。不甘冻饿者,又非舞弊不可。国家前途毫无光明,可悲可虑。主国政者受欺瞒蒙蔽,等于木偶。纵有忠直之士,告以实事,则非受处分不可,并必摒于万仞之外,一辈子不能翻身。欺骗逢迎之辈,即是王八蛋,都是大官达显,国家就亡在这辈人手里。臣固亡国之臣,君亦亡国之君,中国不亡,必无天理。”

十月四日 星期三

“十时早餐后,督饬家人种菜,并到金鸡村购买柴火,藉可减少家用。以安分守己的我,只有俭中又俭,才不至于饿死。自问今日之军人都能如我廉洁而有正气,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但国家偏偏不用我,奈何奈何!”

十月廿三日 星期一

“晚阅地图,湘省七十五县已有三十余县沦陷矣。中国军队之无用,如斯可见一斑。不任能与贤,国亡必矣。今日握兵权者,多寡廉鲜耻,唯利是图,见敌即溃,使敌如入无人之境。豫湘两省沦陷之速,可为明证。”

实际上,不必拖到内战时期,仅看在这抗战胜利“序幕”阶段陈明仁所记,即可大致预测其此后的心路历程。由此观照其1949年的湖南起义,就是顺理成章的自然演变过程。对陈明仁来说,这正是其对“认准的道理”的选择,没有半点功名利禄的考量。

四平之战时的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

在日记中,陈明仁从没有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有过半点自傲,他认为自己的底气就是“不要钱、不怕死”这两条。实际上,自黄埔毕业之后,正是凭着这两条他早早就战功卓著而“木秀于林”。但其爱憎鲜明、宁折不弯、快意恩仇的个性,也注定了其晋升之途几乎是步步坎坷,总是在不予提拔就要影响“舆情”的情况下才坐了“末班车”。

由此可见,当和平铸就,面对毛泽东征询其所愿时,陈明仁以“没要求”回复,正是其心理演变轨迹上的水到渠成。在洞察人心方面,毛泽东自然不输于蒋介石。对于陈明仁的人品、个性,应该说蒋、毛均有“识人”“容人”之才,因为这位将领的内心几乎是通透的,当得起耿直无双,真诚无敌。蒋最终失去这位门生和爱将,是因为他不能给予他最基本的信念支撑,而非师生情谊上出了裂痕。而毛赢得陈明仁的信任,也是陈明仁从毛及其所代表的新政权身上看到了新希望,而非要依附这位“湖南老乡”改换门庭当大官发大财。

作为军人的陈明仁,其思想情感有时真纯到令人以“可爱”二字冠之。1945年8月初,当听闻战争有可能以日方投降结束时,陈明仁竟然焦虑不安。“8月10日……午夜接电话,闻日贼有无条件投降之消息。因此胡思乱想,不能入睡。予素主歼此顽敌,免贻后患,一劳永逸,斩草除根。若果任其投降,实太便宜了倭奴,太苦了吾同胞也,仇不能伸,乃为憾!”“9月23日……日贼可恶,非杀尽尽不能消愤也!”想想多年来日本右翼对于战败于中国的种种不甘心、不认账,中国人能不为他的这份赤诚之心感慨万端乎?他也许不懂今天人们所讲的“政治正确”,但你得承认,他的感情和直觉总是那么正确。

如果要对陈明仁做一个简单概括,笔者以为虎将、赤子两个词再恰当不过了。“虎将”评其功,“赤子”论其人。其“功”已铭记于史册,其“人”仍由其后人传承着风范。陈湘生先生曾对我说:“公公(陈家孙辈对祖父的称呼)总是瘪着嘴,发起脾气来可吓人了。”陈明仁的这副“瘪嘴”,他的几位外貌酷似他的孙辈都继承着,而且他们也像爷爷一样嗜酒,生活简单而性格阳光。为了把这本日记出好,笔者介绍好友、民国军事史专家胡博加盟。这位我称之为自民国“穿越”而来的“军政部铨叙厅厅长”,与陈湘生先生协力,把日记中那些密集提及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注释得清清楚楚,这一手功夫在国内几无二人可以替代。

我曾与陈湘生先生开玩笑说:“余生也晚——倘若你爷爷在世时,我和胡博能有幸与他相识,大家与老爷子一起喝着小酒摆弄昔日战场沙盘,漫话当年纷纭人事,也许会被他接纳我们为忘年交呢。”陈湘生先生哈哈笑道:“那是一定的!”缘此,笔者才不揣浅陋,壮着胆冒昧为这位“虎将赤子”的日记作序,并希望他在天之灵能有所感知,并瘪嘴一笑。

2017年6月6日于北京平安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