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遗愿:打完仗,在天安门前照张相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魏联军 王根成责任编辑:董玥
2017-04-27 13:39

随后,一家人又赶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临淇镇占元村孙占元旧居。易新黔取出从父亲坟头捧来的一抔黄土,埋到房前的冬青树下。易毅恭恭敬敬地向北而跪:“过年了!孙爷爷,如果您活着,今年89岁,我给您磕89个头!”

易毅告诉记者,爷爷易才学是1985年因伤病转业回的贵州老家。老人生前每年清明都要面向东北方,给老排长敬上一炷香,还常告诫子孙,没有当年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幸福。他也曾想到河南寻亲送鞋,可路远迢迢,自己身体也不好,只能抱憾而终。

易毅大学毕业后,接过了寻亲“接力棒”,终于联系上孙占元家乡占元村的党支书孙软锁。每年清明节前,都要给孙软锁打电话,请他代为祭拜,并为修缮孙占元旧居纪念馆捐款。

小葬于墓,大葬于心。易毅告诉记者,爷爷生前担任多所中小学的课外辅导员,经常讲当年打仗的故事,自己小时候课堂上学的英雄人物,从爷爷嘴里得到印证,也在心里格外敬重。

传承忠烈家风,打造“红色课堂”

一个山村的精神族谱

860.6米,597.9米,分别是占元村和上甘岭的海拔高度。占元村的乡亲却说,孙占元比这两地都高!

“不祭祖宗先祭英雄,成了俺村民俗;缅怀英烈、尊崇英雄,是俺村的村规家风。”孙软锁告诉记者,每年清明前后,乡亲们都会到孙占元烈士铜像前敬一盘面点,献一束花。2000年夏天,孙占元家留存下来的两间老屋经不住岁月的侵蚀坍塌,重建时,村里人人争当义工。3年前,村里计划建孙占元广场和铜像,全村群众再次自发捐款。80岁的五保户琚七妞,平常深居简出、省吃俭用,那一次硬是颤巍巍地走了几里山路送来了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里面5毛、1块……一小堆共200块钱,不知是老人积攒了多久的宝贝。

长期宣传孙占元烈士事迹的《安阳日报》退休记者史国义说,家风关乎社会新风,占元村不忘本、不断根的淳朴民风秉性,值得点赞。

1946年初,孙占元参军时对乡亲们说:“等我打完仗,和大伙儿一块引水、栽树、修出山的路!”如今,政府和村民一起修了12公里的“英雄路”,打了3眼“思源井”,绿化了1.8万亩荒山,红色旅游线路也在打造中。

“红色家风”出生产力,“红色课堂”出凝聚力。上世纪60年代修红旗渠时,上工前,林州的父老乡亲都会喊着这样的口号:“男人争学孙占元,女人要当刘胡兰。”几十年来,孙占元精神“进校园、进家园”薪火相传,村里新兵入伍、民兵入队、青年入党、学生入团,都要到孙占元旧居前宣誓。该村先后有86名青年参军入伍,村民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

网络信息社会,大山深处紧跟时代潮头。村里的年轻人建起一个近200人参与的微信平台,在这个网上红色大课堂,大家为如何弘扬英雄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集思广益。

前不久,安阳市一家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后,意味深长地说:“岁月可以风化坚硬的太行山石头,但精神却不会被雨打风吹去。”

坐落于林州市烈士陵园内的孙占元烈士纪念馆。图片来源:人民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