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军改之前,军队建设的成就也是巨大的。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一系列推进,最重要的成绩就是将这支军队推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军队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大改革正式启动。
战机加油。沈玲 摄
这是军改大时代。
2016年春天,随着7家大军区报纸纷纷推出告别号,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军区从此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全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和东南西北中五个战区。
还有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的成立。
在更高的层面,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已悄悄调整完毕,取而代之的,是军委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军委政法委员会、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军委改革和编制办公室、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军委审计署、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15个职能部门。
在笔者看来,这必将是我军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一次主动的脱胎换骨,一次革命性的改革。
在大半由大军区机关大院为基础直接组建的战区大院,昔日清一色的陆军绿,如今已加入了大量的空军蓝和海军白,以及通过臂章才能识别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干部。这些短期内从四面八方调来的军人们,肩负着打破兵种藩篱、真正实现各军兵种融合的历史使命。
他们中多数人都没有来得及搬家,许多师、团以上干部连宿舍都没有解决。这些携带简单个人物品前来报到的军人们,就着简陋的营房或老旧招待所挤一挤,就投入了战区的建设和运行之中。
对一支世界规模最大的军队来说,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转身,也会引发巨大的动静。何况,这次改革所涉及的,是从顶层开始的整个编制体制,所有中国军人都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军改中的新的定位。
处于改革洪流中的这一代中国军人,感情无疑是复杂的。没有人比身处其中的军人,更渴望一场大刀阔斧、凤凰涅槃式的改革了。然而,当改革从各种设想、传言逐步变成一道道通知、命令一点点到达时,大批的现役军人都面临巨大的选择。
有多少军人一声令下,抛下妻儿老小和熟悉的驻地,奔赴陌生的军营岗位?
有多少军人在热切的期待中,又怀揣着对自己所在单位被撤降并改的忧虑?
又有多少军人,如同笔者本人一样,匆忙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提前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告别战友,解甲归乡?
再好的蓝图,也需要军人的血汗实践来描绘。这其间,军人们将承受转轨带来的强烈不适和阵痛,他们必然要付出数倍于寻常的努力,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中不断痛苦地嬗变。
最重要的是,军人热血依然。而这种不计成本代价的热血,就是这次军改一定会成功的重要因素。
没有战争和死亡相逼,和平年代“革自己的命”是困难的。因为在大军改的大潮中,军人往往会被“捎带”付出工作之外的沉重代价:那就是各种家庭困难。种种困难,都无法以利益计算,只有以热血克服。
战机自由驰骋蓝天。刘应华 摄
在我的采访经历中,见过太多这样“不可理喻”的中国军人。前面提到的李锁林,在那个时代,以当时近半百之年,自己学英语,自己编写并悄悄带出一支蓝军分队,还写了一本像小说一样文采斐然的东西;朱日和训练基地的早期的司令员,宁可冒犯“红军必胜”的惯例,在15年前就把友军师长考得焦头烂额,许多部队一时把两年一度朱日和演习大考视为“畏途”,提前一年就开始派“间谍”入场侦探情况;当年,空军有一位分管训练的“黑脸”副司令员,在每一次的半年或年度训练会,都会让训练出问题的师长在大会上起立听训。在一次演习中,他对当天飞行员四平八稳的落地大为不满,并且放言第二天他不会在观礼台上,而会出现在飞机着落区的塔台上。结果第二天,所有飞行员全部以“小航线”着陆——这是一种实战化极强的落地方式,它抛弃了一般飞行中N次转弯的漫长过程,直接靠飞行员目视跑道,一个短盘旋落地,非常考验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和胆量。
世界上没有策划的完美无缺的改革。改革的行动,比改革设计的完美更重要。在正确的改革方向下,这些渴求胜利的军人自然会推动改革细节的完善落实。如同许多战争奇迹一样,实际上,历史上许多并不到位的指导,由于一线军人的热血无畏和出色发挥,最后竟然也成为胜利的经典。
这次革命性军改的启动,证明这支军队依然热血如初。
祝福军改,并祝福我的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