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太原、大同、朔州、运城四个市开展第四轮省级督察”“太原、晋城、晋中等市完成禁煤区划定”“对清徐、河津、介休、泽州等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进行排查”……

5月6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时指出,在太原市的整改方案中,多处赫然出现了对其他地市提出的整改要求,“明显照抄山西省整改方案,工作极不严肃”。
除此之外,去年10月份,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河北省固安、永清等县制定的整改方案照抄照搬、敷衍应付。唐山市高新区和芦台经济开发区整改方案几乎完全一致,明显相互抄袭。
上网随手一搜,文件材料、领导讲话、宣传标语等照搬照抄的情况并不是只存在一地一城,也不只限于环保领域。陕西神木县的文明宣传标语,开头第一句话竟是“爱国爱家,爱我长沙”;郑州市的一个宣传栏上写上了“人文宝鸡,活力宝鸡,和谐宝鸡”;福建省委检查组曾抽查福安市28名新提任领导干部撰写的任前廉政对照检查材料,发现5名干部对照检查材料全部抄袭自网络……

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公文抄袭现象大抵可以归类成两种:一种是“共享式”写作,我们有同志拿到任务后,首先就是找友邻单位问有没有完成,或是上网查找资料,直接照搬照抄,甚至连差错都抄袭不误。一些所谓的公文共享平台也应运而生,堂而皇之地赚得盆满钵满。另一种,则叫作“传递式”发文,拿到上级文件之后,完全不顾地区和单位的实际,改头换面直接套发。
考试剽窃为了一时获得高分,论文抄袭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抄袭虽然看起来只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窃取,但是出现在公文上面,就绝不仅仅是懒惰和诚信的问题。
工作人员抄袭文字材料只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是他们内心对实际工作的不重视,一切都是空对空。这样的敷衍了事,恰恰反映了严重的作风问题。

我们都知道,作风问题从来就无小事。公文抄袭事件每一次出现,都能掀起不小的舆论波澜。就是因为这些低级错误的出现,不仅影响工作的正常部署,政策的落地实效,更影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形象,甚至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
当然,上级机关也要思考,抄袭之风为什么屡屡在基层出现。西部省份一位省级机关秘书处负责人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说,“我一年来要撰写的文件材料有290多份,平均每个工作日至少有一份。”有些材料要得着急,当天布置当天要,有的要连夜完成,根本没有精力认真组织内容,涉及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至少70%是“照葫芦画瓢”。
今年3月份,中办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一方面,上级机关在向下级布置任务,索要材料时,要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对确有必要的公文,类似中央督察组直接指出抄袭问题的追责,也需要经常出现。

有哲人说,想要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大多习惯于用第三人称,“他”总是责任人,“我”总是受害者。但是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别人心中的那个“他”,如果我们一边痛恨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一边又在进行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问题何时能解决?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