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李攀奇,今天的央广军情观察我们邀请到军事观察员房兵,一起来关注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的相关话题。
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事演习近日落下帷幕。在这次演习中,很多环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联合援潜救生演练中,两国海军首次组织双方深潜救生艇对接对方潜艇,并实际转移艇员。有评论说,这种联合搜救行动需要双方高度互信。那么房兵教授,您认为这种信任是怎么体现的呢?
专家:双方的救援船互相对应交叉来救援。比如说我们的海洋岛号潜艇救援舰,去救援的是俄方参演的一条潜艇,而俄方的一条潜艇救援船救援我方的一条参演的潜艇。大家听明白这个意思没有?我来救你的,你来救我的。你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科目,大家说不是作战科目嘛,不像反潜作战那种作战科目,它不一样,这种救援的科目,你处于险境的时候我去拉你一把,你信任我,敢让我拉你一把,你敢把所有的身家性命交给我,我来把你拉出来,大家想想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感。
我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这个情况,就是潜艇一旦出现危险,比如说我在海底出现什么故障了,甚至坐沉海底了,我动不了了,我靠自己自身的动力已经难以重新上浮水面,我只能靠潜艇救援舰。潜艇救援舰会派一个深潜的救援艇,他去潜到水下,找到你这条失事的潜艇,然后精确定位之后,我这个救援艇靠上去,我要跟你对接,注意这是对接,我救援艇的舱口,救援口要对接到你潜艇的一个紧急出舱口,这说明什么?我熟悉你潜艇的结构,我熟悉你潜艇声音的信号,换言之,我熟悉你所有的一切,这样我才能在水下定位你,然后才能找到你,找到你之后我还要找准你身上的救援口,你成员紧急出舱的舱口,然后把我救援艇的舱口跟你逃生口对接在一起,然后我打开我的舱口,你把你的舱口打开,用我的救援艇把你的人救援出来。
在这次演习中,中俄两国海军还进行了反潜项目的演练,房兵教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反潜演练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专家:反潜也是这两年中俄海军“海上联合”系列军演中的一个重头戏,体现出双方海军对来自于水下潜艇的威胁是非常重视的。
而这次我看双方能够派出的反潜兵力种类上是比较完整的。比如俄罗斯方面派出了四条水面舰艇以及航空兵,四条水面舰艇中有这次来访参加军演的俄方太平洋舰队的旗舰,我们的老熟人瓦良格号,它作为反潜演习第一阶段的指挥舰,第二阶段指挥舰是我们哈尔滨舰112舰。另外他编队中有两条大型反潜舰,实际上就是以反潜为主要使命的大型导弹驱逐舰。那么,一条巡洋舰,两条导弹驱逐舰或者叫反潜舰,还有一条轻型的导弹护卫舰,就是那个完美号,一巡两驱一护,这就是他参演兵力的水面舰艇。
而我方更简洁一些,两驱两护,两条驱逐舰,就是112舰哈尔滨舰和150舰长春舰,我们也出动了固定翼的新型反潜巡逻机和我们的舰载反潜直升机。应该说现在能够动用的水面空中的反潜兵力双方全部都有动用,而且要素相当完整。
而且这次演习我们讲了,第一阶段搜潜你的瓦良格号来指挥,第二阶段实际攻潜的时候,指挥转到中方的112舰哈尔滨舰来指挥,这种指挥的转换是无缝链接的,双方都演示一下,你指挥如何,效果怎么样,我指挥效果怎么样。未来的作战中,双方一旦需要在海上联合展开反潜实际的作战行动的话,无论是俄方来指挥,还是我方来指挥,都有成熟的套路可以遵循,那么作战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这次演习课目也让我们确实看到了双方在反潜能力方面进一步的提升。
关于这次演习还有很多看点,比如说中俄两国海军首次联合进行了实际发射近程舰空导弹抗击来袭目标的演练。房兵教授,关于这个“首次”您是怎么看的呢?
专家:正如你所说,在防空作战中实际使用武器,注意使用的还不是炮,而是导弹。确实也是此次中俄“海上联合-2019”军演中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因为未来主要作战课目其实无外乎就这么几个,除了打击对方水面舰艇之外,主要就是防空、反潜,这是水面舰艇编队主要的使命也是主要的难题。反潜课目练完了,下面一个就是防空。
而且在这次防空的过程中,双方都在没有具体的目标信息的情况下,自行组织对空的警戒搜索和武器的实际发射演练。这个靶机或者叫靶弹,到底是从哪个方向,具体什么时间、什么方位、什么数量进入,这个是不告诉你的,中俄双方都不知道,说白了就是这个时候,完全按照实战的要求自行组织防空警戒,你的各种雷达要开机,你自己去搜360度,哪个方向都可能有反舰导弹来袭,一旦发现,你就按照你的防空作战部署,组织实际的抗击。
所以这次双方选择使用近程防空导弹来拦截这种实际掠海飞行来袭的目标,我觉得也是演练了防空作战中的一个难点,大家知道到最后这一关对方的反舰导弹打过来,你拦得住就拦住了,你这船就活下来了,一旦拦不住,漏进来,这导弹就打到你的船上了,那可能就是舰毁人亡,所以防空作战应该是最后一道坎,也是最要命的时候了。双方这次演习的正是这样一个非常较劲的课目,而且应该说效果还不错。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