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空中双发停车竟然安全着陆,他是如何做到的?

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作者:王锐涛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9-05-07 20:19

在驾驶武装直升机遭遇双发动机空中停车的情况下,陆军第81集团军某陆航旅射击主任李燕曦和战友杨博密切协同、果断处置,成功实施野外迫降,人机安全着陆,创造了陆航史上的一个奇迹。请听央广记者王锐涛采制的报道《铁翼雄鹰》上篇。

【现场音】直升机起降声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执行跨昼夜飞行训练的武装直升机编队返航了。记者在停机坪见到李燕曦的时候,他刚刚完成跨昼夜飞行训练。李燕曦说,夜航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即使是训练和白天相同的科目也需要花费更多的体能和心力。

【出录音】夜训包含一些白天的课目,也包括戴夜视镜飞行,跟裸视还不太一样,你总感觉飞机比平时的高度低。近地面这些高大的障碍物,对飞行是有影响的,比如说电线,有的高压线都一百多米,是直升机的一大杀手,但是训练就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了以后的实战要求必须要练。

在旁人看来,李燕曦无疑是具有飞行天赋的人,无论是夜间低空隐蔽突防等实战化课目,还是莱维斯曼机动等高难度飞行表演,他都能够轻松驾驭。但李燕曦却说,从投身军营的那一天起,自己就是在不停地闯关,苦练才是唯一的秘籍。

【出录音】一开始我的前庭功能不太好,打旋梯、滚轮不太适应,但是前庭耐力可以训练。困难的时候就是教员把我绑在旋梯上,然后一边打一边吐,天昏地转的,但是你还得自己努力把它转起来,然后到毕业的时候也都达到优秀了。

经过不懈努力,李燕曦克服了生理上的不适应,终于实现飞上蓝天的梦想,体验到了翱翔天际的感觉。在之后十年如一日的苦练精飞中,李燕曦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直升机飞行员,率先走上飞行中队长岗位,并加入到陆航旅第一批新型直升机改装人员行列。我军武装直升机专业飞行表演队“风雷”飞行表演队组建后,从陆航部队精挑细选最优秀的飞行员,李燕曦凭着精湛高超的飞行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风雷”飞行表演队机长教员白云飞:

【出录音】像他们当时这个年龄段的能进入参加这个表演训练也是很少的。因为表演训练毕竟是有一些高难的动作,动作之间的节奏转换要快,所以对一个飞行员也好,对一个驾驶员、机长来说要求都是非常高的。

2017年8月24号,京津冀交界处,“风雷”飞行表演队正在进行野外飞行表演训练。李燕曦和战友杨博驾驶的某型武装直升机突然遭遇双发动机空中停车的重大特情。短短几十秒内,面对一连串的语音提示和告警,李燕曦和杨博冷静果断地完成一系列迫降动作,把正在急速下降的直升机稳稳当当地滑停在了一块玉米地中,避免了一起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挽回了国家和军队巨额财产损失,同时也积累了重大空中特情处置的经验。

【出录音】当时在处置的时候就感觉耳朵里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了,就是集中全部精力在操纵直升机,等飞机落地以后,看到桨叶不转了,就感觉耳机里面,慢慢声音一点点在放大,经过三五秒才能听见其他的声音。

十天后,事故调查处理一结束,李燕曦就再次驾驶战鹰重返蓝天。有人问他,难道不怕再次遇到险情吗?李燕曦说,能够成功处置空中特情靠的不是运气,平时扎实的训练让自己有了足够的底气。

【出录音】我有能力处置这个特情,因为我们旅实战化要求比较高,对特情训练要求得比较严,比如说双发的时候就关一发,飞自转着陆的时候就是模拟真正的。我觉得要是出现在我们旅任何一名飞行员身上,他们处置得可能比我更好。

近年来,陆军航空兵作为新型作战力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李燕曦说,改革强军为陆航部队提供了振翅高飞的广阔空间,他的梦想就是驾驶战鹰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出录音】我的目标就是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挖掘我们直升机的极限性能。作为一名飞行员,我希望我驾驶的武装直升机要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