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山守备30年,一级军士长要退休了……

来源:学习军团作者:杨浩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9-05-01 22:26

“余立忠,1989年入伍,1992年入党,2014年被空军授予‘一级军士长’军衔;2019年,因达部队最高服役年限,光荣退休。”这短短42个字,是我的老班长余立忠对自己30年青春的总结。

30年前,他还是18岁的小伙子,因为太过顽皮,被乡亲们称为“孙猴子”。家里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从没想过离开这片土地。机缘巧合的一天,老班长看到了征兵宣传,怀着好奇的心思报了名。就这样,初中毕业的他应征入伍了。背负着父母和乡亲们的重托,胸前戴着大家为他亲手制作的大红花,老班长踏上了开往远方火车。

满腔热血来到军营,原本打算扛枪打仗的他,新兵连结束后却被分配到了炊事班。也许是期望太高的缘故,老班长一下子消沉了下来,工作没动力,打算干几年就退伍回家种地。但又是一次机缘巧合,把他“墩”在了这深山的军营中。而且这一“墩”,就是30年。

那年,原军区空军首长来检查飞行保障情况,特意到炊事班检查空勤人员的伙食,嘱咐道:“炊事员一定要搞好后勤保障,你们工作干得好,飞行员的拳头才能攥得紧。”

看到又瘦又黑的炊事员余立忠,首长怜惜地说:“小伙子,你自己也要好好吃饭啊,你都吃不好,我们的飞行员怎么能吃好啊?”首长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使余立忠内心那团热火燃了起来。从此与油盐酱醋为伴,与锅碗瓢盆为友,一头扎进厨房,扎扎实实学起了业务。

为了提升业务能力,他经常和战友们一起究菜谱,看饭菜搭配是否合理、是否营养,还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学习资料,办起了炊事员夜校,帮助战友提高炊事技能。在他的带领下,几个新兵不到一年就拿到了初级烹饪师资格证书,老班长自己也拿到了中级烹饪师资格证书。

后来单位改编,亲友们都劝他尽早回去成家立业,余立忠却始终相信:“墩”山守备,“墩”下来才能守得住,守得住才能起得来。终有一天单位会迎来发展的新时期。

再后来,老班长也组建了自己家庭。30年来,一个在大别山下,一个在天府之国,2800多里路,每一次的见面都无比珍贵,但也见证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每当想家的时候,余立忠就会爬上营区附近最高的山,向四川老家的方向眺望。

这30年的时间里,老班长在小本子上记下了每个战友的生日。每位战友生日那天,都会吃到老班长亲手做的一碗温暖的长寿面。经常有些年轻的新兵一边吃面,一边哭得稀里哗啦,而余立忠却总是会忘记自己的生日。

就这样,水杉树绿了一年又一年,又落了一年又一年。当年那个踌躇满志的毛小子已经成了单位出类拔萃的保障尖兵,当年单位的“墩山守备”,也变成了守卫祖国东南的“长空利剑”。

当兵的,最怕两件事:人来了,人走了……一朝戎装,一生荣光,又是一年老兵复退转业的日子,只是没想到,这次轮到了我们最亲爱的老班长。当初那个皮到不行的“孙猴子”,已经成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灶台兵王”。

临别时分,总有千言万语,憋在肚子里好久好久,却在将要说出口的一刹那大脑一片空白。30年寒来暑往,30年秋收冬藏,见证了一个年轻士兵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稳重。

这30年来,老班长迎接一批又一批的新兵走进了军营,又亲自送走一批又一批的老兵离开了部队。当年他亲手种下的水杉树已经高过大楼的屋檐,而那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却始终回荡在炊事班的操作间。

突然想起临别前一天晚上的茶话会,老班长和我们说了好多心里话。他说,“我这个人,没什么文凭。刚来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所以我感触最深的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业务技能。”

他还说,“时间过得真挺快的。我刚入伍的时候去市区还只有两条土路,回家都得一个星期,现在土路都改建成了崭新的沥青路,去一趟市里才一个小时不到,但我就要退伍了。希望你们可以努力学习,锤炼本领,为我们的部队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想起这话时,又看到了那块老班长用了十多年的案板和那把磨得锃亮的菜刀,心里顿时无言。

我想,我会记住老班长的谆谆话语,记住他那些在岗位上一天天平凡而又伟大的日子。

老班长,我多想再叫您一声“班长”,再听您说说心里话......

临别之际,唯有一个军礼向您致以我们心中最崇高的敬意。







学习军团·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