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1024块光伏玻璃、覆土建筑结构、生态滴灌……一系列绿色科技的应用让世园会内的中国馆成为一栋“有生命、会呼吸”的建筑,也成为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已在路上;保护自然生态美景,人人都应行动。
“我们应该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习近平主席发出响亮的行动号召:
——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
“充满和谐之美的园林提醒人们,不能一味地把大自然当成攫取资源的来源,而是应该发展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美国贡萨加大学环境研究系主任布赖恩·亨宁说。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解决方案。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奥斯特罗姆说,世界对绿色城市、绿色生活充满渴望,而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应该如何决策、如何落实。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奋斗。
北京世园会规划阶段总负责人胡洁对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到的“让我们从自己、从现在做起,把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感慨良多。
“我们在设计时将整个园区作为一个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堂,希望能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说,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每个人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