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100周年丨百年潮正阔 逐梦新征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张顺亮责任编辑:袁帆
2019-04-29 04:00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

五四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这些孩子们,竟然负起了一场政治改革的领导责任,受到人民欢迎,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这是一位来自大洋彼岸亲历者的慨叹。

这的确是一群“孩子们”。

“1919年”,“20世纪”,也许是巧合,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大多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有的还是中学生,就连知名的学生领袖,也多在22岁以下。

梦想有翼,青年有责。

五四运动中,青年毛泽东曾这样反问:“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惟靠我自己。他人不真心救,则惟靠我自己。”

五四青年演绎了最“燃爆”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五四,已成为青年专属的符号;担当,已化为青年胸前的徽章。

我军的主体是青年官兵。青春军营,热血飞扬。一代代铁血军人胸怀理想、志存高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面对枪林弹雨视死如归,面对艰难险阻无私奉献,面对改革挑战勇往直前,书写了激情燃烧的青春诗行。

多彩的军营、火热的连队、年轻的士兵。彩虹无人机研发团队平均年龄25岁,长征五号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3岁,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平均年龄30岁……年纪轻轻就担重任,年纪轻轻就挑大梁,已成为新时代官兵的“标配”。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正好,放飞梦想,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青春中国定能“与天不老”,中国青年定能“与国无疆”。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救亡图存,是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动因;爱国强国,是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内容。

习主席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将历史的时针回拨,听一听那场浪潮中学生的呐喊与呼号——

“呜呼!神州有陆沉之惨,五胡有猾夏之忧。当国家存亡之际,正吾人生死之关。”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反顾。”

……

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始终围绕“国”字在演行,更体现出了深沉炽热的爱国心、报国情。

从此,中国青年们挟带着这一前所未有的“精神装备”出发了,义无反顾,砥砺前行,“青春在所有的日子中穿行,在人们骄傲的注视中快乐向前”。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军人的前途命运,历来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每名官兵都是“梦之队”的一员,用青春的面庞装点祖国容颜,用拼搏的汗水浇灌军营绿花,换来家国安宁、梦想成真。

“你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选择了军营的“风花雪月”,也就选择了与祖国一起心跳、与军队共同成长。锚定许党报国的精神坐标,方能风吹雨打不迷航、危急时刻顶得上、面对强敌敢较量。

记得去年此时,习主席离开北大校园时,师生们齐声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放声高唱《歌唱祖国》,掌声、问候声和歌声、口号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青年是未来,也是现在。

从五四到新时代,广大青年对祖国的挚爱一脉相承、一样炽烈,“传承着过去,叫世间惊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