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金色玫瑰,她们有着金色的青春年华;犹像那盛开的红玫瑰,她们把青春缤纷绽放在新时代。走进军营,她们是战地玫瑰、英姿飒爽的女兵。
红色电波上接指挥员、下通战斗员,一线训练,她们写下“零差错”“零失误”的传奇。
逐梦军营,不负韶华。站在强军兴军新起点上,她们扬起青春的梦想,朝着“前沿前列、一线一流”目标阔步前行。
【新春走军营·记者在战位】
阳光女兵必修课
■田霞 迟玉光 林文贵 徐源
东南沿海,静谧辽阔,璀璨湛蓝。在天与海之间,人民空军战鹰叱咤风云,出岛链,赴远海,绕岛飞行训练。
走进东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我们来到该基地参谋部通信站二连,这支前沿基层连队,也是一支特殊的女兵方阵。目睹她们身着律动的迷彩,在沿海一线备战上级组织的实兵演习,倾听她们精武强能的故事。
转隶,变的是驻地营房,不变的是满腔热血。从“新鲜血液”到“新生力量”,女兵在新征程上融合融入、自信扬帆。
起航
“你是连队骨干,这32名同志就交给你了……”去年转隶的前一天,老连长蔡巧巧拉着士高学洁的手久久不松开,反复叮嘱。
“是!请连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高学洁心里清楚,这既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刚到二连,高学洁就隐隐触摸到了新单位的“不一样”。
“那天张莉帮着拿行李,我无意间碰到她的胳膊,很壮实!很硬很结实那种,一点也不像女生的胳膊。”说到那天的情景,高学洁眼圈一下就红了:张莉是她新兵连带的兵,4个月前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软妹子”,怎么这么快就变成了“女汉子”?
“打草啊,这可是每名女兵的‘必修课’!”听着张莉一脸轻松的回答,高学洁惊讶地张大嘴巴:什么,打草?女兵背着打草机在烈日下作业?当兵4年、极少干粗活的她,怎么也想不通。
连长的一次“发飙”,让转隶过来的女兵和二连产生“化学反应”。那天,连队组织唱《巾帼谣》,因为高学洁所在的排声音不够响亮,全连都留下来“加练”。排里那些新来的,歌词都不熟悉,谁不会谁留下来练就好了……休息间隙,一名女兵的小声嘀咕传到了连长的耳朵。
“不管新兵、老兵,都是连队一兵,我们是一个集体!”连长对这名女兵的一番教育,让高学洁吃下了“定心丸”:连队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这里也是我的家!那天找到“家”的感觉,让转隶女兵们唱得格外用劲,嗓子哑了仍继续。
融入新集体,扬帆再起航。打通“任督二脉”的高学洁,迅速恢复“满血”状态,拿着业务本主动加码训练,成为学习室的“钉子户”。第一次专业考核摸底,因为过度紧张,几次操作失误让她的成绩排名居中。虽没人批评她,但她却跟自己较劲,把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凭着一股子拼劲,短短3个月,她就通过了3个专业的单放考核。
让每个人都学出来,把每个兵都带出来。二连女兵用汗水成就本领、追求不凡。经历凤凰浴火的历练,涅槃而后重生的女兵,真美。
涅槃
“报告,架设完毕!”“××秒,成绩优秀!”在通信站某型设备架设考核现场,一名上等兵动作娴熟完成实装操作,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齐耳短发,干净利落,兵味十足,她就是大学生士兵康誉馨。
谁成想,转隶前,康誉馨一直是班里的“吊车尾”。为了帮助康誉馨过“关”,张梦琪变得“婆婆妈妈”。随时提问,强化理论背记;反复模拟,提高操作精度,细到每一个口令、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开关。随着一道道难题的破解,8个月后,康誉馨终于通过了专业考核,顺利单放。
“眼看着同批战友陆续跟班、单放,自己却一直‘原地打转’,难免有些自暴自弃。”回忆起那段经历,康誉馨说,关键时刻是连队和师傅的“不抛弃、不放弃”,帮她重拾信心、突破自我。
女兵不相信泪水,汗水浇注过的青春最无悔!”康誉馨的惊人表现,深远影响着连队女兵,上等兵姚纤纤就是其中一位。
“既然当了兵,就要武艺精!”入伍时原本打算在部队“潇洒走一回”,来到二连后,她被老兵们精武强能的故事打动,在日记本扉页写下这句励志格言。训练中,她把汉字录入训练的标准,从每分钟60字提高到110字,第一批跟班、第一批单放,被选入一号台。
“再苦,苦不过红军长征走过的两万五;再累,累不过爬雪山过草地时的人困马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面对凤凰涅槃般的考验,女兵们迎难而上、斗志昂扬,工作一天比一天干得好。
女兵首先是个兵,是兵就要上战场。挑战男兵、一等转进、演习演练……在一次次历练中,女兵从军营绿花成长蜕变为铿锵玫瑰。
淬火
“我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电话接通,确保每个用户畅通、每条指令实时传达,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高海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说。
官兵常说“跑一等”,高海兰却觉得,用“奔”或者“冲”更为贴切:因为只要转进一等的警报响起,无论是在训练还是休息,一号班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战位……
“巾帼”锐锋难挡,“须眉”见贤思齐。她们不断超越自我,挖掘出部队战斗力的多个新增长点,实现从军营绿花到铿锵玫瑰的成长蜕变。
去年8月,烈日炎炎,通信站岗位练兵比武紧锣密鼓。某型装备架设体能消耗大、操作规程多,一直都是男兵的“专利”。驻地气象台接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下士卞孙徽和战友背着近80斤的设备,一路奔跑到指定地域,展开架设、调试。一趟下来,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但稍事休息后,她们又开始下一波次训练。起初,谁也没把她们当作对手,可一段时间下来,女兵成绩节节攀升,这让男兵倍感压力,纷纷练习提高。
女兵们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内化为“不服输、不服气、不服软”的劲头,把每一个口令、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开关,反复演练成百上千次,肩练肿了、腰练酸了、手练痛了,她们咬牙坚持。
比武那天,在奔袭落后的情况下,2名女兵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上演“逆袭”:开设速度、联通率均超过了男兵。宣布成绩时,力压群雄的女兵们开心地蹦了起来、相拥欢呼。
“女兵要在战场立足,必须对自己狠一点!”卞孙徽自豪地说。
近几年,二连女兵完成5项野战条件下通信保障课题研究,17人通过通信专业初、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各个专业考核优秀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兵能行的,女兵照样也能行!虽然身体素质比不了男兵,但女兵拥有坚韧执着、思维缜密、沉稳细致的特质,超越男兵绝不是奇迹……”介绍起连队取得的成绩,当兵就在这里的连长曹培脸上写满自豪。
通信女兵虽未手握钢枪冲锋陷阵,但红色电波上接指挥员、下通战斗员,同样是战斗。女兵们犹如一株株渴望拔节、活力绽放的向阳花,置身战场茁壮成长。
绽放
前年盛夏,一场战区信息通信系统综合演练如火如荼地展开。
“演练就是打仗,容不得半点‘断片’。老兵陈永贞曾因争分夺秒转接指挥电话、荣立三等战功,我也要像她那样坚守岗位、完成任务!”蒋娜说。就这样,她带着收信台女兵奋战17天,个个熬成了“熊猫眼”,人人变成“瘦身达人”,以优异成绩夺得第一名。
一次演习,光端值机员、中士单春雪接到了升级某预备指挥所的命令。在技师的带领下,她和另外一个女兵奋战通宵,完成了数百个端口的卡接、百余根线路的调试和所有资料的填写更新。头天进坑道,出来时已是次日。
“凌晨3点多那会儿最困,困也要完成任务,只能抹风油精驱赶睡意!”身材苗条的单春雪浑身豪气、一脸自信。
既然是军人,就该到战场上摔打。那年,某型通信车列装该连。有幸成为原军区空军第一支女子机动通信分队,女兵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第一次组织最简单的启动油机训练,女兵们轮番上阵也没有成功,最后还是靠两个人合力才解决问题。
光端值机员、下士蓝叶璇子为了能够单独启动油机,主动加压进行力量训练。她说:“当听到轰轰的油机轰鸣声时,手掌被勒出了一道道血印的疼痛,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女兵纤纤臂膀,抡起大锤砸地钉,难以想象。一次机动架设训练,下士陈海螺手握地钉,“咚”的一声锤子砸在右手上,手背顿时一片淤青。强忍钻心的痛,陈海螺与战友继续配合训练。第二天,她的手背肿得像个馒头。手上起了血泡,嗓子干得冒烟,但她们相互鼓励加油,没有一个人退缩。
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兵们创新双向电缆铺设法,演算每件工具摆放位置,不断磨合号手间的默契配合,以全优的成绩通过了上级的考核验收,并在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多次力克男兵梯队,拔得头筹。
二连女兵们将“打仗不分男女,战场拒绝娇弱”精神写在机台上、方舱里、信息端,圆满完成数十项演习演练任务保障,写下“零差错”“零失误”的传奇。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