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月亮带给人们无尽想象,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人们尝试通过肉眼或者机械镜头接近它,美国人甚至成功踏上了它的领地,但“月之暗面”的谜底从未有人揭晓。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背面总是看不见。
虽然难以看到,月球背面的科学探测意义却很重大。那里避开了来自地球的大量电磁干扰,处于一种电磁波“宁静区”。在这样“干净”的电磁环境中,探测器可以接收到更多微弱信号,例如宇宙形成早期发出的短波。
人类通过多次环月探测发现,月球背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天体撞击坑。这片神秘区域到底经历过怎样的天体活动?
科学家分析,这些撞击坑有的在几十亿年前生成。能否通过它们找到宇宙起源的蛛丝马迹?
嫦娥四号在月背成功着陆后,有望为解开这些谜题迈出关键一步。
月球的背面有什么
至今,还没有宇航员或月球车登上月球的背面。对于月球背面的情况,我们只能通过苏联和美国探测器传回的照片进行推断。
无论从物质成分、形貌构造,还是岩石年龄上对比,月球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把月球背面比作人的“面孔”,那这张“面孔”并不漂亮——那是一张“麻子脸”。月球背面陨石坑的数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放眼望去随处可见。
从形貌构造上看,月球背面陨石撞击坑的密度明显大于正面。密密麻麻的陨石坑似乎能够说明,月球背面由于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里,因而遭遇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
经年累月,月球就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陨石,“守护”地球的安全。
月球正面相对平坦,地势起伏主要以绵延的山峦为主。相比之下,月背的“皱纹”更多,布满了沟壑、峡谷和悬崖,地势更加复杂险峻。
这张“面孔”还有几处比较大的“痤疮”。暗斑中的物质与月面的普通物质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至于这些物质的成分,正是嫦娥四号此次探测的任务之一。
月球背面还是个“厚脸皮”。它的月壳从整体来讲比正面要厚。导致月壳厚度不一样的原因众说纷纭,目前还是天文学界的未解之谜。
不过,“厚脸皮”为月球背面的“白肤色”提供了佐证。照片显示,月球背面巨大的陨石坑都呈现出白色,好像从来没有暗色的熔岩从上面流过。
科学家研究认为,月球正面的月壳很薄,暗色的熔岩很容易破缝流淌在表面。由于月球背面的月壳很厚,熔岩无法溢出,所以颜色比正面要“白皙”得多。
月球上共有22个月海。其中19个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只有莫斯科海、智海、东海这3个很小的月海分布在背面。
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的月海玄武岩覆盖面积约占正面的 60%,而背面几乎都是高地斜长岩。从地质年龄上看,月球背面也比月球正面要古老。月球背面的古老地层中,也许蕴藏了月球、地球甚至太阳系形成的秘密。
此外,月球背面还具有独特的电磁环境。由于受到月球本身的遮挡,月球背面几乎不受来自地球的磁干扰。这使得月背处于一种非常“干净”的磁环境中。
与此同时,月球背面也完全暴露在太阳风和各种宇宙射线之下。这既是对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的巨大考验,也是未来太空观测所需要的独特观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