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啦!“2018十大国际军事新闻”由你来选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12-22 11:00
No.1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海上阅兵举行0
No.2中国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试验0
No.3美国扬言退出《中导条约》0
No.4美发布多份战略报告渲染大国竞争0
No.5俄乌对峙刻赤海峡0
NO.6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0
NO.7朝鲜半岛局势迎来缓和0
NO.8中国军队派兵参加俄军“东方-2018”战略演习0
NO.9日本政府批准新版防卫大纲0
NO.10 俄重塑军队政治工作体系0
NO.11叙局势悬在“最后一战”0
NO.12北极博弈继续升温0
NO.13美加强机构调整以“重建美军”0
NO.14马克龙呼吁打造“欧洲军队”0
NO.15也门陷入荷台达争夺战0
NO.16伊朗以色列上演“低烈度冲突”0
NO.17美国开始从叙利亚撤军0

岁末又至,回忆、展望涌上心头。回望2018世界军事形势,澎湃着维护和平的力量,亦涌动着破坏和平的因素,欢笑泪水同在,一如许多人的心境。在此之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报社国际新闻编辑室连同中国军网发布2018十大国际军事新闻备选条目。您认为哪些新闻可以入选“2018十大国际军事新闻”?请从以上选项中选出不超过10条。热切期盼您的积极参与,最终评选结果将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军网发布。

No.1 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海上阅兵举行

事件回放: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伴随分列式进行曲,受阅舰艇按作战编组组成战略打击、水下攻击、远海作战、航母打击、两栖登陆、近海防御、综合保障等7个作战群,以排山倒海之势破浪驶来。受阅飞机组成舰载直升机、反潜巡逻作战、预警指挥、远海作战、对海突击、远距支援掩护、制空作战等10个空中梯队,在受阅舰艇编队上方凌空飞过。这次海上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后列装舰艇占受阅舰艇一半以上。

入围理由: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是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豪迈亮相,展示了人民海军的崭新面貌,宣示了人民海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凝聚了近70年来人民海军的不懈奋斗,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巨大成就。

No.2 中国第二艘航母首次出海试验

事件回放:5月13日7时许,中国第二艘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海上试验任务,主要检测验证动力系统等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据了解,自去年4月26日下水以来,第二艘航母建造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了系统设备调试、舾装施工和相关系泊试验,具备了出海试验的技术条件。

入围理由:这是中国自主建造海军大型战舰的里程碑事件。随着国产航母的陆续服役,我军远洋作战能力将再上新台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提供坚强保障。

No.3 美国扬言退出《中导条约》

事件回放: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20日在内华达州参加集会活动后说,美国将退出《中导条约》,并指责俄罗斯长期违反该条约。他说:“我们将不得不发展这些(被条约禁止的)武器。”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2月4日在布鲁塞尔表示,除非俄罗斯恢复全面履行《中导条约》,否则美国将在60天后暂停履行该条约义务。《中导条约》全称是《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由美国和苏联于1987年12月8日签署。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还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等多边合作框架和机制。

入围理由:美国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将会加剧美俄之间的核力量失衡,今后美俄再次签署军控协议难上加难。“退群”成瘾,是“美国优先”和“美国例外主义”思维在作祟,将对国际多边合作体制造成严重冲击。

No.4 美发布多份战略报告渲染大国竞争

事件回放:今年,美国发布多份重量级战略文件:1月,美国防部发布新版《国防战略报告》;2月,美国防部发布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7月,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最新《国家军事战略报告》;10月,白宫发布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国家网络战略》。这些战略报告认为,美国面临冷战结束之后最复杂的国际安全局势,都把大国竞争作为“首要关切”。

入围理由: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美方应摒弃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等过时观念,放弃以对抗视角看待大国关系,以切实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

No.5 俄乌对峙刻赤海峡

事件回放: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克里米亚边防部门消息,乌克兰海军数艘船只11月25日未经俄方许可试图穿越刻赤海峡,俄方采取多种措施制止了乌方这一“挑衅”行为。而据乌海军新闻局消息,由乌海军2艘炮艇和一艘拖船组成的船队试图当天通过刻赤海峡大桥从黑海进入亚速海。俄一艘舰艇故意撞击乌海军拖船,并向乌海军一艘炮艇开火。乌海军3艘船只被俄方扣留。此后,俄乌局势持续紧张。11月26日,乌克兰部分地区实行为期30天的“战争状态”。12月5日,俄军在黑海海域和克里米亚东部举行演习。

入围理由:这次对峙事件再次反映出俄乌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深层次矛盾。在这一事件中,俄罗斯向西方展示了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能力;乌克兰则利用此事件向西方证明了其牵制俄罗斯的价值,重回西方视野。

NO.6 北约举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

事件回放:10月25日至11月7日,北约在挪威及其周边地区举行“三叉戟接点2018”联合军事演习。来自北约29个成员国以及瑞典、芬兰两个伙伴国约5万人参加演习,并出动大约250架飞机、65艘舰船和1万辆军车,其中包括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北约称,此次军演意在测试北约在一个成员国遭到武装入侵后帮助其恢复主权的能力。

入围理由:此次演习是北约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军演,被视为北约逐步从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作战行动转向关注欧洲、北美地区安全的拐点,是北约首次实践集体防御核心任务、首次聚焦维护北极地区安全、首次全面测试高级戒备联合特遣部队能力的标志性事件。

NO.7 朝鲜半岛局势迎来缓和

事件回放:今年,朝鲜半岛局势回暖。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新加坡同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举行会晤。9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访朝期间与金正恩举行会晤并签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双方就早日推动半岛无核化进程、加强南北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朝鲜半岛建成永久和平地带等达成一致。与此同时,半岛军事形势也开始缓和。6月,美国防部宣布美军已暂停与韩国举行联合军演的部分计划。12月,韩国和朝鲜军方当天顺利完成对非军事区内互撤警备哨所状况的相互检验工作。

入围理由:和平与繁荣、和解与合作是半岛和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夙愿。朝鲜半岛和平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各方都应凝聚智慧,相向而行,让半岛和平之窗越开越大。

NO.8 中国军队派兵参加俄军“东方-2018”战略演习

事件回顾: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共识,中国军队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赴俄罗斯参加俄军“东方-2018”战略演习,9月11日至15日双方在俄后贝加尔边疆区楚戈尔训练场共同组织联合战役行动演练。中俄两军战略指挥机构共同组建导演部,联合战役指挥机构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俄联邦武装力量东部军区派出。中方参演兵力约3200人,各型武器装备900多台,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30架,主要演练机动防御、火力打击、转入反攻等课目。

入围理由:此次演习,是俄军近年来组织的最大规模战略演习;此次受邀参加,也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境参演。演习旨在巩固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军务实友好合作,进一步增强两军共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NO.9 日本政府批准新版防卫大纲

事件回放:日本政府12月18日举行内阁会议,批准了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及与之配套的《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内容包含实现自卫队“跨域”防卫体制构建、现有舰艇航母化、大量采购新装备等内容。这是安倍政府自2013年以来,再度对防卫大纲进行修订。新版防卫大纲称,日本自卫队要进一步强化太空、信息等新领域的防卫能力,构建“跨域”作战体制。还将改造“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使其航母化、可搭载战斗机等。防卫大纲是指导日本中长期安保政策的基本纲领,中期防卫计划则是在防卫大纲基础上制定出的决定日本自卫队未来5年装备引进、防卫力量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计划。

入围理由:新版防卫大纲具有更加浓重的外向性、进攻性和突破性,不仅严重偏离了和平宪法规定的和平主义发展路线,也远远超出了战后日本历届政府坚守的“专守防卫”政策底线,严重影响国际和地区稳定,值得高度关注。

NO.10 俄重塑军队政治工作体系

事件回顾:俄罗斯总统普京7月30日签署命令,批准成立国防部军事政治管理总局,同时修改《国防部条例》,将开展军队政治工作列入国防部职能。俄军事政治管理总局将以国防部人员工作总局为基础建立,合并国防部文化局、新闻出版档案单位等国防部其他机构,主要任务是通过重建军队政治文化、强化信息传播职能两个手段,提升俄军信息心理战能力。

入围理由:军事政治管理总局的成立,意味着政治工作的职能地位在俄军中将日益重要,也将提升俄军在“混合战争”中的信息心理战能力。

NO.11 叙局势悬在“最后一战”

事件回放:今年,叙利亚境内大部分恐怖分子被消灭,95%的领土被解放。伊德利卜成为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占据的最后一块主要地盘。叙利亚政府军从8月下旬开始在伊德利卜省周边密集部署兵力,准备发动总攻,“最后一战”一触即发。9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索契与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晤后宣布,两国商定于2018年10月15日前在伊德利卜省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建立纵深15公里至20公里的非军事区,并把“征服阵线”等极端组织赶出这一区域。叙利亚局势最终悬在了“最后一战”。

入围理由:叙利亚已成为多方博弈的战场,局势敏感而脆弱。相关各方应抓住当前叙局势缓和的难得机会,推进叙利亚和平进程。

NO.12 北极博弈继续升温

事件回放:今年,多国围绕北极博弈继续升温。俄罗斯空天军无线电雷达部队司令安德烈·科班12月14日说,2018年以来,俄军共监测和跟踪3000多架次在俄边界附近进行侦察活动的外国飞机。在分析人士看来,美军重建第二舰队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此外,2018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授权法案中新增了建造破冰船的经费。

入围理由:多国争相在北极刷军事“存在感”,使得这一地区的高度军事化已经不可避免,并且极有可能刺激其他相关国家在这一地区展开进一步的军备竞赛。北极各利益攸关方应加强合作,为北极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NO.13 美加强机构调整以“重建美军”

事件回放:今年,美国调整和组建多个机构以“重建美军”。5月4日,美军网络司令部正式升级,成为第10个一级联合作战司令部。5月30日,美国防部长马蒂斯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7月1日,美军正式恢复海军第二舰队建制。8月24日,美国陆军未来司令部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成立。

入围理由:美国调整和组建多个机构,不断强化美国军事力量,突出了“让美军再次强大”的优先政策,这种以“力量促和平”的战略思想无益于美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NO.14 马克龙呼吁打造“欧洲军队”

事件回放:11月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凡尔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纪念活动时再次呼吁打造“欧洲军队”。马克龙之所以想要建设“欧洲军队”,与法国及欧盟目前面临的安全困境密不可分。一方面,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处处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美国不再可靠”已成为欧洲多国的普遍感受。另一方面,在北约框架内的欧盟防务合作步伐虽然表面上有所加快,但在欧盟一体化整体停滞背景下,实则不免流于纸面。此外,近年来欧洲多次遭受恐怖袭击,难民潮、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问题,也让建设“欧洲军队”显得更加迫切。

入围理由:马克龙设想的“欧洲军队”是在北约框架之外进行建设的,是探索欧洲防务独立的一条新路径。但其建立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其过程必然引发复杂的国际博弈,能走多远值得关注。

NO.15 也门陷入荷台达争夺战

事件回放:6月13日,在沙特领导的多国联军支持下,也门政府军发起收复荷台达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荷台达港濒临红海,是也门胡塞武装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国际社会向胡塞武装控制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唯一通道。此后,双方围绕荷台达激战数月。11月14日,政府军还从也门临时首都亚丁向荷台达增派部队,以加强对据守在荷台达市的胡塞武装分子的进攻。12月17日,也门政府发布命令,要求政府军自18日起在荷台达实施停火。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主持的新一轮也门和谈也在今年底举行,并在2019年继续举行。

入围理由:也门局势自2014年以来,打打谈谈,已呈常态化趋势。和谈向深入讨论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迈出了脚步,各方应珍视和平机遇。

NO.16 伊朗以色列上演“低烈度冲突”

事件回放:5月9日深夜至10日凌晨,叙境内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戈兰高地发射20枚火箭弹。以色列随后做出强势回应,出动28架战机,发射约60枚火箭弹,对伊朗在叙境内的几乎全部军事设施,包括武器库、运输设施和情报中心等进行打击。

入围理由:本轮“互殴”是以色列近年来对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发动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也是伊朗对以色列目标极为罕见的打击。双方在军事综合实力上各有千秋,逐渐形成“恐怖平衡”,未来博弈中“低烈度冲突”将不断上演。

No.17 美国开始从叙利亚撤军

事件回放:12月19日,美国白宫发言人桑德斯发表声明说,随着在叙利亚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战事取得成果,美国已开始撤回驻叙美军。多家美国媒体当日早些时候也报道说,鉴于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大体上取得胜利,美国政府考虑从叙利亚撤回全部约2000名军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说,美国“已经击败”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势力,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是本届政府驻军叙利亚的“唯一原因”。

入围理由:美军事介入给叙利亚留下的烂摊子由谁收拾、撤军后由谁负责填补治理和安全空白等问题,都将持续影响叙利亚各方的后续动作和中东地区的局势发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