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背后的友好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作者:刘仲华 王云松责任编辑:岳修宇
2018-11-20 20:07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斯里巴加湾,开始对文莱达鲁萨兰国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抵达斯里巴加湾,开始对文莱达鲁萨兰国进行国事访问。此系习近平主席对文莱首访,对新时期提升中文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苏丹哈桑纳尔举行会谈,就中文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地区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中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等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联合声明》。

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斯里巴加湾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哈桑纳尔表示,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文莱,此访必将深化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加强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文中友谊历史悠久,两国关系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断加强。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文莱国事访问,实现了两国元首短期内历史性互访,共同为中文关系下步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将中文两国关系越拉越近。请跟随人民日报记者探访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背后的故事。

“中国船队给当地带来的是和平,留下的是繁荣”

1997年发现的“文莱沉船”中运载的中国瓷器。人民日报记者 孙广勇摄

中国与文莱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对文莱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文莱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说:“文莱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西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通过这条海上纽带互通有无,谱写了相知相交相亲的美好篇章。”

在位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海事博物馆前,看文莱河水缓缓流淌,犹可追忆这座贸易城市曾经“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文莱历史学家介绍古代中国文莱海上往来的路线。人民日报记者 孙广勇摄

文莱文化、青年和体育部博物馆司前司长卡里姆长期从事考古及历史研究工作。他说:“1408年,当时的浡泥国王就是从这里出发访问中国。他后来在华病逝,被明朝永乐皇帝以王礼厚葬在南京。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也提到了这一段历史。”

河边的一座小岛,是古代海关的遗迹。当年,来自中国的商船来到这里,将瓷器、茶叶、丝绸等货物卸下,然后满载着香木、珍珠、珊瑚以及蜂蜜返航。这里也因此成为文中两国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在海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艘当年往返于中文之间的商船沉船的遗物。打捞起来的瓷器、金属制品等文物诉说着当年那繁盛的贸易景象。卡里姆指着一个展品说:“这是文莱古代盛水器皿,制作时采用了中国制瓷技术,做得很精细,是中国为文莱定制的。可见在中国明朝时期,文中两国民间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毫无疑问,中国的先进技术提升了文莱民众的生活品质。中国船队给当地带来的是和平,留下的是繁荣。”

文莱中华中学学生用毛笔书写“一带一路”。人民日报记者 孙广勇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