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进口博览会】
全球制造聚集进口博览会,“上海智造”有大看头
新华社记者陆文军 周琳 贾远琨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更多展品正在揭开神秘的面纱。参展商表达了同一个愿望:参与中国先进制造业转型和发展。
回溯“上海智造”发展的路径可以发现: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已成必然趋势,全球贸易为新技术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上海制造,全球合作
上海制造,小到一支牙刷,大到汽车、飞机,从设计、研制到采购、生产,凸显出全球合作,中国制造已经深深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中。
1984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在上海威海路设立了总部。如今,美国特斯拉、国内初创企业蔚来汽车都开设了体验店。合资品牌、外资和创新企业同台竞技,成为全球制造业共同转型、共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汽的发展完美演绎了“全球合作”的制造路径:座椅面料来自于意大利,变速箱来自于德国,电动移门来自于日本,发动机舱内部分设备来自于法国……在上汽的全资子公司上汽大通,全球供应商都被纳入到自定义平台中,供用户选择,一辆辆“全球生产”的个性汽车就这样不断诞生。
从产品到服务,再到系统研发、企业创立,中国与世界已经深度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也都汇聚在了一起。作为一个创新创业的基地,上海正孕育着全球合作的新契机。
“大脑”云集,创新无界
外资制造业的布局重点,不再只是简单地开拓产品市场,而是把重心放在搭建创新平台、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等方面。
1994年罗氏成立的首家合资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外资企业。作为此次博览会的参展企业,罗氏总经理周虹对“创新无国界”感触颇深,“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持续建造一个更大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圈。”
作为机器人行业的领头羊企业,那智不二越公司早在今年4月就签订了进口博览会首份正式参展合同。其副总经理、机器人事业中心营业总监刘晓兵说,参与中国制造业转型的进程,将倍感荣幸。
最高水平的企业、最新研发的技术,来到上海同台竞技。今年9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8个AI创新中心(实验室),腾讯、华为等8个AI创新平台,微软、亚马逊等3个AI研究院,1个百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分别与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10个区、3个科研院所以及MIT全球产业联盟签署合作协议,这批全球人工智能项目的签约,为全球创新资源的汇聚添了新的注脚。
营造最优环境,开放持续升级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举措宣布,电动汽车开放举措开始落地。特斯拉的落户,是上海加快实施汽车、飞机、船舶等产业对外开放的“成绩单”,将有助于集聚全球高端要素,与上海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实现扩大开放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表示,在向世界传递上海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坚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的同时,向世界传递上海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坚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
如今,浦东的改革“密码”、黄浦的“国际都会”建设、静安的“摩登时尚”、长宁的“商事改革”、徐汇的“人工智能”、杨浦的“双创争先”、宝山的“邮轮经济”、虹口的“海派文化”、普陀的“基金”、松江的“G60科创走廊”、奉贤的“美丽产业”、金山的“特色小镇”、闵行的基层治理、青浦的平台经济、崇明的“绿活经济”,上海各个区域各显神通,大展宏图。
上海,正重新画出新时代的“产业版图”,把世界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转化为发展的指南针、北斗星,共同谱写全球制造业开放合作的新篇章。
(新华社上海10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