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铁成金:传统文化别开生面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为我们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了典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说,“点铁成金、举一反三,让传统文化别开生面,是总书记用典的一大特点。”他举了总书记解读成语“滴水穿石”的例子。这个成语一般是形容持之以恒必有成效。总书记在这个基础上发前人所未发,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时代内涵。
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赴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总书记用这个例子说明,领导干部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一个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进程中,都不应该追慕自身的显赫,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康震认为,“铁”是我们对于滴水穿石的一般性理解,“金”就是总书记点出来的“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思想境界。
“新思想在经典中绽放,经典在新思想中得到传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说,“新思想和经典交相辉映,使得经典名句和新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建构“中国风格”话语表达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的落脚点在于古为今用。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朱康有认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总书记多次强调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并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等论述。
党建读物出版社一编室主任郭召志认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成功,给图书出版界带来深刻启示。如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身体力行作出了示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以小见大:中国故事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播音部主任康辉认为,总书记善于以小见大,从小故事中引发大哲理,让中国故事历久弥新。节目中的一个针线包让康辉难以忘怀。习近平同志当年到陕北插队的时候,就是个初中生。为了排解对儿子的思念之苦,母亲就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了一个针线包,上面还绣着三个红色的大字“娘的心”。七年知青岁月,娘的心给他增添了无穷力量。后来,总书记把对母亲深深的孝和爱升华为了对社会所有老人的大孝和大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范仲淹的名言。节目经典诵读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朱卫东说,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节目中我们再次诵读古代经典,既感动于前贤关心百姓疾苦的内心,更赞叹总书记心系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赞叹之情动于中而形于声。”朱卫东说,这种朗诵既不是夜间节目的耳语,也不是广场朗诵的强力喊叫,只能是庄重稳健地说。以其庄重,所以速度稍慢。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这两句用典让江苏省徐工集团的全国“最美职工”孙丽深有感触。孙丽刚进厂那年,徐工生产了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履带起重机,此时国外企业已经研发出800吨履带起重机产品。在国外企业参观时他们提出对生产现场拍照,接洽人员满口答应:“用摄像机录下来也行。”然后小声嘀咕:“反正你们永远做不到。”这件事让孙丽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中国研发的起重机站在世界之巅。经过数年努力,徐工集团研制的4000吨履带起重机让中国彻底摆脱了大型吊装设备受制于国外品牌的被动局面。这些经历让孙丽对总书记强调的“幸福不会从天降”“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有了更深理解。
融情于理:理论思想入脑入心
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岳文厚认为,总书记用典的背后是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简单明了的话语里,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愿做90后的好后生。”看过节目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晓静发出由衷感叹。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始终与书为伴。王晓静认为,正是这种“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学习态度,赋予了总书记日后沉稳的性格,锤炼了总书记在讲道理时语言中蕴含的力量。王晓静说,青年学生要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传承。
“这个节目体现了对青年的重视。”节目思想解读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说,现场观众都是高校青年大学生。主持人、经典释义人、思想解读人也安排了不少中青年学者和教师,不仅有70后,还有80后。在内容上也有不少青年习近平的故事。徐川认为,这既体现了经典思想需要青年去传承,也体现了青年需要经典思想做支撑。“我们需要通过话语转换和思想工作的改革吸引青年、影响青年和引领青年。”
“总书记的语言让我们青年人倍感亲切。”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查懿珊说,总书记的语言魅力,不仅体现在对典故的信手拈来,还体现在让普通的语言生动传神。“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查懿珊认为,这都展现了总书记的语言魅力和沟通智慧。
“道在人伦日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友文认为,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特别是仁义礼智信深入人心,就在于它内化于人们日常习惯中。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念,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雨林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之所以“近人”,就在于他讲的是“关心话”“心里话”“中国话”。总书记用原汁原味的中国话语讲述一个个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绽放魅力,走进青年学生内心深处。
“要想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年学生要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就像总书记用典艺术中所体现的那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洋说。